南湖紅船 盛建生攝
浙江長三角人才大廈夜景。
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著力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更高起點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同“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相互配合,完善中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
一段時間里,在持續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增強長三角地區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提高經濟集聚度、區域連接性和政策協同效率過程中,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等多地市延續過往、面向未來,為推動全國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發揮引領效應。
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對區域協同發展作了明確部署與要求。
其中,作為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營商環境最優的城市之一,浙江省嘉興市近年來把“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推進一體化”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首位戰略,努力在融入一體化、服務一體化、推進一體化發展中擔當更重要角色、展現更大作為,大力建設“五彩嘉興”,讓以紅船精神為引領的革命紅色更鮮艷,以創新開放為動力的經濟藍色更活躍,以歷史人文為積淀的文化青色更彰顯,以均衡富庶為特征的生活金色更燦爛,以秀水泱泱為基底的生態綠色更動人,爭當“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重要窗口”中的“最精彩板塊”。
紅色基因代代傳:激活開放動力
地處長三角核心區域的嘉興,歷史文化悠久、地理位置優越、產業基礎雄厚。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嘉興南湖一條畫舫船上閉幕,至此正式宣告中國共產黨莊嚴誕生。
談及發展愿景時,浙江省嘉興市委書記張兵說:“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浙江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標新定位,嘉興作為浙江‘三個地’(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改革開放先行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萌發地)的典型代表,主動扛起使命擔當,努力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展現嘉興作為,建設‘五彩嘉興’,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塊,讓客商們真正感受到選擇嘉興就是選擇機遇,投資嘉興就是投資未來。”
在張兵及嘉興黨員干部群眾看來,作為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紅船精神凝練升華地,紅色理所當然是嘉興最鮮明的本色,所以彰顯以紅船精神為引領的革命紅色,是嘉興全市上下義不容辭的使命擔當。而紅藍青金綠分別寓意和呈現出的“五彩嘉興”更是其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獨特的魅力和競爭力。
張兵解釋,紅色是鮮明的本色,紅船精神的內涵就是首創、奮斗、奉獻。為了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脫穎而出,嘉興靠的就是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經過一段時間的不懈努力,嘉興在加快招商引資、集聚高質量產業方面成效喜人。2019年,嘉興引進總投資超百億元產業項目13個、世界500強項目16個,超億美元產業項目55個,外資500強和超億美元項目數均列浙江省第一。今年1-8月,實際利用外資19.6億美元,規模列浙江省第二,引進總投資(增資)超億美元產業項目38個,列浙江省第一,引進世界500強投資項目15個。
此外,嘉興還著力打造以歷史人文為積淀的文化青色、以均衡富庶為特征的生活金色和以秀水泱泱為基底的生態綠色。
戰略思路起引領:拓寬發展格局
作為浙江省接軌上海的“橋頭堡”、承接上海輻射的“門戶”,嘉興是如何發揮特色優勢,堅持全市域、全方位推進,將創新共建、協調共進、綠色共保、開放共贏、民生共享等要素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之中,打造高質量發展典范?
記者了解到,2019年7月23日,嘉興市委八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明確了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12410”的總體思路。
張兵表示,總體思路中提到的“1”就是首位戰略,即堅定不移把“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推進一體化”作為嘉興市高質量發展的首位戰略。首位戰略就是嘉興市最重要的、第一位的、提綱挈領的戰略。“‘2’就是要扛起‘橋頭堡’和‘門戶’兩大歷史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期,對嘉興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有過明確指示。他要求,嘉興要當好‘全省接軌上海的橋頭堡、承接上海輻射的門戶’。”張兵說:“我們理解,當好‘橋頭堡’,就是要夯實基礎、構筑高地、強化支撐,打造全方位接軌上海的戰略支點,爭當一體化發展先鋒;當好‘門戶’,就是要張開雙臂、優化服務、建設平臺,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承載地。”
此前,浙江省提出建設大通道、大花園、大灣區、大都市區,把“四大建設”作為彰顯“重要窗口”責任擔當的主陣地,將浙江省打造成為長三角創新發展增長極、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金南翼、長三角幸福美麗大花園、長三角改革開放引領區。
根據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大建設”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愿景目標,“4”代表的“三城一地”嘉興城市發展定位得以確定。“我們貫徹浙江‘大通道’建設要求,打造長三角核心區樞紐型中心城市;貫徹‘大都市區’建設要求,打造面向未來的創新活力新城;貫徹‘大花園’建設要求,打造國際化品質的江南水鄉文化名城;貫徹‘大灣區’建設要求,打造開放協同的高質量發展示范地。通過這些,努力把嘉興建設成為長三角城市群、杭州灣北岸一顆強勁活躍的璀璨明珠。”張兵表示,“最后的‘10’就是‘十大抓手’。”即聚力打造高能級科創平臺、高能級產業平臺、高能級現代產業體系、高能級城市平臺、高能級交通物流樞紐、高能級開放平臺、高能級營商環境、高品質生態“綠心”、高質量文化文明高地和高品質民生福地。一年來,在首位戰略引領和各部門、企事業單位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嘉興充分發揮改革開放和統籌發展的優勢,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的發展能力,逐步開創普惠、便利的共享發展新局面,各項指標大幅度提升。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嘉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97.8億元,列浙江省第五;實現財政總收入623.1億元,列浙江省第三。
多措并舉抓落實:提升市場活力
對于政府部門而言,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既是老話題也是新課題。嘉興正立足產業經濟,全面建設浙江省高質量外資集聚先行區。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建設優良的營商環境是應對嚴峻經濟形勢、增強企業發展信心的當務之急。
為了給企業服下“定心丸”,嘉興市從綜合交通環境、城市宜居環境、產業發展平臺、政務服務環境、金融生態環境、人才創新環境和平安法治環境等七方面入手,著力構建本市營商環境的“北斗七星”格局。
落實首位戰略,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首要的就是打造最優“硬環境”和最佳“軟實力”。張兵告訴記者,嘉興在交通建設、宜居環境、產業平臺、服務體系等方面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努力建立一流的投資經營環境,形成企業“引進來+培育好+走出去”的完整周期鏈。
“我們對標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不僅要引進大好高項目,更要培育高新尖企業,還要培育形成企業獨特的競爭力,加快‘走出去’發展。”張兵說。
記者了解到,嘉興市在加快落實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加大力度簡政、減稅、減費,降低企業各類成本,降低合規收費,堅決懲治亂收費,有效幫助企業解決普遍存在的疑難問題和歷史遺留問題,帶動地區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嘉興市營商環境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國脈研究院發布的《第二屆(2020)長三角地區營商環境發展水平評估報告》中,綜合排名位列長三角地區27個發達地級市第7名。國家發改委最新一期的城市信用監測中,嘉興列全國261個地級市第八。入選央視《2019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前20強;浙江省發改委最新公布的2019年度全省營商環境評價,嘉興綜合成績在浙江省排名第二。在最新公布的《2020長三角41城市創新生態指數報告》中,嘉興挺進第一梯隊,排名第八。
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才集聚嘉興,截至2019年,嘉興累計引進頂尖人才106名,引育國家級高端人才375名、省級高端人才264名,中高端人才凈流入率居全國第四,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躋身全國35強、浙江省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