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21日電 (記者杜燕飛)以“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為議題的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分論壇20日在京舉行。
與會嘉賓認為,綠色低碳市場前景廣闊,將成為全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金融業在推動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大有可為,但應該循序漸進,發揮價格機制的作用,盡可能減少經濟轉型中可能出現的波動,尤其要防止各種一哄而散的現象。同時,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要加強國際合作,要在綠色金融共同分類標準方面達成一致。
支持綠色低碳發展 金融業大有可為
“綠色低碳市場前景廣闊,將成為全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發展綠色經濟通過技術革新創造大量有效需求,可以實現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的更新升級,催生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的增長級,提高經濟的產出,創造大量就業崗位。”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表示,有估算表明,新能源行業研發資金需求每年就有一萬億美元的增量,綠色經濟將給金融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會,將大幅拓展金融生產的最大可能性邊界,外移金融生產可能性曲線點,實現金融與經濟的良性循環。
在肖遠企看來,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過程之中,保險業作用十分獨特。
“與其他金融業態不同,保險能夠直接緩釋和對沖氣候風險,減緩氣候變化帶來的物理和轉型沖擊。”肖遠企說,保險的風險調節功能也可以實現市場主體之間的成本重新配置,引導企業個體與政府調整戰略目標,持續節能減排和“雙碳”目標相契合,減緩氣候風險的沖擊,熨平經濟波動。保險期間較長的期限結構和多元的投資目標還能為綠色產業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
目前,各大金融機構也在積極行動,支持綠色低碳發展。中國建設銀行董事會秘書胡昌苗介紹,據不完全統計,建設銀行綠色信貸支持的項目節約標準煤近40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8000多萬噸。
中國石化原董事長傅成玉認為,未來金融機構在大力支持減碳技術、新能源技術的同時,要大力推進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投資,在這方面,金融機構要對所投資項目的公司治理、社會責任把關,推動企業在信息披露上走向公開、透明。
避免“一刀切” 發揮價格機制作用
肖遠企認為,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傳統高大行業、金融業不應簡單的將其排除在服務范圍之外,而應開發針對性的產品滿足低碳轉型過程中更新技術、設備、人才等要素的資金需求,助力實現有序轉型,對煤電行業該支持的還是要支持,避免“一刀切”和形成陡峭曲線。要在風險可控自主協商的基礎上適度優化金融合作安排,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基本穩定。
“總之,金融業在推動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應盡可能減少經濟轉型中可能出現的波動,修復其中市場的價格失靈和價格扭曲,尤其要防止各種一哄而散的現象。”肖遠企表示,要合理制定時間表、路線圖,促進更多資金投向能源安全保供和綠色低碳發展領域。
在肖遠企看來,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必須發揮價格機制作用,發展綠色金融必須以可持續為前提,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培育起一個長期穩定的市場,發揮價格機制在綠色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樞紐作用,將綠色定價作為調節金融資源流動配置的標尺,應從提高外部定價和內部定價的“綠成色”兩方面同時推進。
“提高外部定價的‘綠成色’就是要提高金融資產價格的綠色敏感度,也就是國際上說的碳敏感度。”肖遠企表示,一方面要細化金融產品定價因子在強化信息披露和數據收集的基礎上,擴充綠色風險因子和指標,另一方面要突出綠色因子的區分度更全面的捕捉金融產品的綠色相關風險,并將風險內化成價格成本,引導金融市場形成具有可比性的綠色溢價。
肖遠企指出,提高內部定價的“綠成色”,就是要在金融機構內部建立符合綠色金融方向的內部資金核算體系,要引導金融機構在內部定價上體現綠色激勵,促進綠色金融向綠色行業相關產品匯聚,并逐步降低資金在高碳行業中的集中度,從而減少金融機構自身的綠色業務成本,推動金融市場價格向綠色傾斜。
綠色金融發展已成共識 要加大國際合作力度
中國高度重視金融在綠色與低碳發展中的作用,是最早發展綠色金融的國家之一。
“過去5年間,中國積極構建綠色金融政策框架,支持綠色與低碳發展。截至目前,中國綠色貸款余額接近14萬億元,綠色債券存量規模接近1萬億元,均位居世界前列。”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同時,中國綠色金融資產質量整體良好,綠色貸款不良率低于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平均水平,綠色債券尚無違約案例。
2020年,中國GDP突破100萬億元,單位GDP能耗持續下降,清潔能源消費量占比較2019年提高1個百分點。“這表明中國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仍然堅持了綠色發展的主基調。”陳雨露說,綠色金融發揮重要作用,為中國經濟高質量復蘇做出了貢獻。
陳雨露表示,中國正在不斷完善和優化綠色金融政策框架。中國發展綠色金融初期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并為污染防治、節能改造等項目籌措資金。隨著環境問題逐步得到緩解,氣候變化成為下一段時期需要著力解決的主要問題。
在推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方面,陳雨露表示,中國是G20中最早提出綠色金融議題的國家,也是最積極的倡導者。2021年G20主席國意大利決定恢復可持續金融議題并將其升級為工作組,人民銀行繼續作為牽頭方推動相關工作。
據陳雨露介紹,由人民銀行參與發起的綠色金融網絡(NGFS),現已擴展至90多家正式成員和14家觀察機構,致力于從央行和監管機構的角度分析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風險,支持擴大綠色融資。中國還與歐盟等經濟體共同發起可持續金融國際合作平臺(IPSF),重點就綠色金融標準的國際趨同等議題開展研究,預計很快發布中歐綠色金融共同標準,有效推動更多國家和地區綠色與低碳發展。
針對綠色金融國際合作新趨勢,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透露,今年已形成G20可持續金融路線圖,預計10月底將正式公布,該路線圖將成為指引G20國家未來幾年可持續金融發展的主要路徑。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