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21日電 (記者羅知之)10月20日,2021年金融街論壇在京開幕。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論壇上指出,我國巨災保險以地震為主要災因,亟待將臺風、洪水、干旱等納入覆蓋范圍。
郭樹清表示,今年河南特大暴雨洪災中,保險業承擔損失比例達到11%,較2020年應對長江流域洪水災害時的7.8%有明顯提升,但相比發達國家,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我國保費規模已是世界第二,但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仍須提高,險種的針對性和多樣性不夠。
郭樹清指出,保險業作為管理風險的行業,要在風險事前預警、事中管理和事后應對上,提升專業化水平。以航運保險為例,國際上一些有專長的保險公司為應對海上風險,在氣候、水文等方面長期開展深入細致的研究。各種動態模擬、預警、排查、阻斷技術,使其成為海上災害防控的重要力量。一些經營醫療健康險的保險公司,在重大疾病種類、致病機理、藥物疫苗、并發癥及護理等方面的探索也卓有成效,逐漸成為這方面的引領者和先行人。
對于保險業參與災害風險管理,郭樹清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努力。其一,在全社會的觀念上,要改變政府包攬的災害管理與救助模式,將保險納入國家災害救助和應急管理體系,推動保險業深入參與災前預防、資金籌集、災后補償、恢復重建的各個鏈條。其二,在企業發展戰略上,避免“就產品說產品,就費率說費率”,主動“跨前三步”,甚至“跨前五步”。保險業可與農業、地質、氣象、水利和應急等部門加強行業聯動,聯合或資助專業機構開展災害機理和災害預防研究。其三,在行業經營機制上,推動形成多層次的風險分散渠道,加大再保險供給,提升風險的轉移和分散能力。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