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馬穎
日前,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民委黨組書記、主任趙凌云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省民委將認真學習貫徹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進全省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肅貢獻力量。”
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趙凌云表示,省民委將抓好宣傳教育,著力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深入實施“石榴籽”教育工程,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體系,融入大中小學教育全過程,在各級黨員干部教育培訓中開設相關課程,常態化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百場萬人”大宣講活動,打造全媒體宣傳矩陣,讓“五個認同”“三個意識”深入人心。深入研究、挖掘、選樹和打造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廣泛運用于重大節慶活動和公共場所、旅游景區等,增進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使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同時,深入挖掘涼州會盟、焉支山萬國博覽會、紅西路軍臥雪祁連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打造一批教育基地、培訓基地、研究基地和主題教育陣地,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
省民委還將著力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根本遵循、核心任務和評價標準,修訂完善示范區示范單位命名辦法和相關測評指標,打造創建工作升級版。豐富創建形式,找準創建工作結合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切入點、發力點和突破點,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同精神文明建設、平安甘肅建設、雙擁模范創建深度融合,試點建設“河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走廊”,推動“一廊一區一帶”創建行動提質增效。創新創建方式,深化“七+N進”活動,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景區,并向家庭、崗位等社會細胞延伸,在創建工作增點、延鏈、擴面、提質上下功夫。
“我們將抓好載體平臺,著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趙凌云說,省民委將加快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在深入總結敦煌市、臨夏市、蘭州市七里河區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打造一批示范點,積極組織開展“結對子”“手拉手”等形式多樣的聯誼交流、互幫互助活動,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促進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團結統一。同時,有序推進各族群眾跨區域流動,推動完善各民族融入城市的政策舉措,加強流動人口雙向服務管理,協調解決就業、就醫、就學、社保、落戶、租房租賃等方面的困難,使各族群眾留得住、能發展、可致富、融得進、過得好。此外,建立跨部門協調聯動機制,精心組織實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三項計劃”,常態化開展少數民族參觀團、民族地區基層干部群眾和青少年參觀考察等群眾性交流活動。
在著力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方面,趙凌云表示,省民委將大力助推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完善差別化區域支持政策,持續推動河西走廊各民族共同富裕示范區、臨夏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示范區、甘南州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先行區建設,支持民族地區走出各具特色的現代化之路。堅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穩慎推進涉民族法規立改廢釋,推動把依法治理民族事務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不斷提升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扎實做好風險防控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高度重視防范化解民族領域重大風險隱患,健全防范化解工作機制,提升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