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一項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將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要在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根據憲法制定愛國主義教育法,旨在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為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提供法治保障。
愛國主義一直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是中華兒女最自然、最樸素的情感,也是中華民族屢經挫折而不屈、屢遭坎坷而不衰的精神紐帶。從五四運動“國土不可斷送、人民不可低頭”的豪邁誓言,到抗日戰場“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御侮奮爭,從建設時期“地動三河鐵臂搖”的熱火場景,到改革開放“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萬眾齊心……在歷史的諸多重要關口,在社會進步的漫漫征程上,我們都能看到愛國主義迸發的強大精神力量,托舉著可愛的中國“到處都是活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
國家強盛,人民幸福,是愛國主義的價值指向,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前仆后繼、孜孜以求的崇高目標。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就是一部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史。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愛國主義教育始終是最響亮的集結號,鑄就了一個東方大國的尊嚴,壯大了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的文明血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出臺一系列創新舉措,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為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提供了共同的精神支柱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愛國主義情感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自發形成的,需要后天的熏陶和教育。當前,我們開啟的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沒有捷徑、沒有坦途。在全體人民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使愛國主義成為全體人民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更為緊迫。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進一步形成全社會一體遵循的法律規范,是推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走深走實更走心的必然要求。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離不開愛國主義精神的有力支撐,也離不開愛國主義教育的法治保障。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涵蓋思想政治、歷史文化、國家象征標志、祖國壯美河山和歷史文化遺產、憲法和法律、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國家安全和國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跡等方面,是一種把億萬人民的愛國心、愛國情,激蕩成共鳴、匯聚成洪流的教育。必須用法治的力量提升愛國主義教育的質量。
愛國主義教育既要注重思想引領、文化涵育、教育引導,又要重視實踐養成、融入日常、注重實效。這是黨性的洗禮、理想信念的洗禮、革命精神的洗禮,更是心靈深處的洗禮和蕩滌,不能空對空、虛對虛,搞形式主義。要以愛國主義教育法制定和施行為契機,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始終保持入腦入心的“沸點狀態”,讓群眾聽得懂、能領會、可踐行,接地氣、有生氣、聚人氣,直抵人心、凝聚人心,真正融入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融入每一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中,讓愛國主義教育擁有更強大的續航力、愛國主義精神擁有更強大的生命力。(林木)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