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其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構建了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的本體論;堅持黨對文化建設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彰顯了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價值論;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兩個結合”作為根本遵循,展現了守正性和創新性相統一的認識論;吸收借鑒世界各國有益的文明成果,面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未來不斷發展,體現了開放性和發展性相統一的方法論。
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的本體論
習近平文化思想構建了豐富而深邃的本體論,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用“明體達用、體用貫通”八個字對這一思想的重大意義作出總結,凸顯了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又不斷反哺理論。馬克思將“本體”這種處在現象彼岸的、屬于“不可認識之物”范圍內的“超驗的東西”回歸到現實中可探討的問題上來,聚焦人與世界的活動,將社會現實置于實踐活動之中來理解,將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提高到本體論的層面。習近平文化思想繼承發展了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的本體論,推動文化理論與文化工作不斷彼此契合、相互成就。
一方面,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習近平文化思想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既有宏觀層面的整體指導,又有具體層面的實踐路徑:用“九個堅持”高度概括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用“十四個強調”明確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問題,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時代任務;用“七個著力”貫穿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切實增強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有效性科學性,開創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另一方面,習近平文化思想形成于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的實踐。馬克思認為,“每個原理都有其出現的世紀”。為了“顧全原理和歷史”,就必然“自問”:習近平文化思想形成于什么樣的時代,人民有著什么樣的文化需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新的歷史方位,立足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生動實踐,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科學回應時代課題、實踐問題,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這一思想是有著系統完整的由諸多思想理論觀念所組成的嚴密體系。
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價值論
習近平文化思想彰顯了鮮明而深厚的價值論:堅持黨對文化建設的全面領導,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厚植人民情懷,站穩人民立場,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從價值理想來看,人民幸福、民族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最高的價值理想;從價值目標來看,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習近平文化思想體現了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價值論,在黨的領導下以先進的主體自覺準確把握文化發展的歷史進程,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一方面,習近平文化思想體現出鮮明的黨性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全面領導,旗幟鮮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堅持黨對文化建設的全面領導,有助于抵制外來腐朽文化的侵蝕,扎緊抵御極端思潮滲透的籬笆,鞏固與保障國家文化安全。黨始終處于把方向、管大局、定戰略的角色也有利于新時代文化建設始終沿著正確的前進方向,全面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加強大。另一方面,習近平文化思想蘊含著深厚的人民立場。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文化創作的主體和文化表達的對象,更是文化成果的享受者。習近平文化思想以人民性為根本遵循,強調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豐富各族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推動文化建設、文化發展、文化繁榮為人民群眾謀利益、謀幸福。
守正性和創新性相統一的認識論
習近平文化思想展現了清醒而深刻的認識論,堅持守正創新,既堅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既強調賡續中華文脈,又著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守正”就是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創新”是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守正創新”就是在堅守真理、堅守原則、堅守正道的基礎上敢于探索、勇于創造、開辟新路。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了守正性和創新性相統一的認識論,回應現實生活中的“真”問題,實現守正與創新良性互動,有助于不斷加快文化強國建設步伐,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一方面,守正既堅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賡續五千年中華文明傳統文脈。習近平文化思想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守馬克思主義之“正”。馬克思主義文化觀認為人的實踐活動是文化產生的基礎,文化對于歷史發展有能動作用。習近平文化思想繼承了馬克思主義文化觀,也充分吸收和借鑒了五千多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實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提振中華民族的精氣神。另一方面,所謂創新,就是創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之“新”。習近平文化思想針對具體現實,創造性地分析和解決時代課題,發揚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推陳出新、開創未來,對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了然于胸、運用自如;既不落入照抄照搬、食洋不化的教條主義,也不固守刻舟求劍、封閉僵化的經驗主義,拓展中華文明發展進步的空間,以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
開放性和發展性相統一的方法論
習近平文化思想體現了通達而互鑒的方法論,是一個不斷展開的、開放式的思想體系,博眾家之所長、集群英之薈萃,并隨著社會發展、時代演進、實踐深化而不斷革新與完善。恩格斯認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馬克思主義具有其獨特的開放發展性,在歷史演進中不斷豐富與完善。習近平文化思想聚焦我國文化發展的時代需要,回應文化發展的社會關切,廣泛吸納、融匯外來優秀文化成果,并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豐富與完善,積累形成了開放性和發展性相統一的方法論,成為引領新時代新征程社會進步與文化繁榮的精神向導,不斷延伸出堅實寬廣、遠景可期的文化宏偉藍圖。
一方面,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博采眾長的文化思想。在立足推動國內文化建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跨文化交流、跨文明對話,推動各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站在人類文明互動的高度,既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也為人類謀大同。堅持倡導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高舉人類共同發展的偉大旗幟,大力彰顯其世界性意義,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發展中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另一方面,習近平文化思想是趨時拓新的偉大思想。基于戰略發展高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不斷強化文化理論創新發展,就文化建設進行了全方位部署和系統謀劃。從“九個堅持”“十四個強調”“兩個結合”到“三個事關”“七個著力”,習近平文化思想隨著實踐的深入而豐富發展,不斷開辟新時代文化建設理論創新更加廣闊的前景。(徐秦法 歐陽孟林 作者單位: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