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這一斤小麥能賣多少錢?”
——河南大力實施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行動
【走進鄉村看小康·農業高質高效】
在河南省延津縣,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過去一季夏糧‘圓扯圓’(不賠不賺),秋季作物弄倆錢。如今農業產業園,種麥也能賺大錢。”作為農業大省,如何推動鄉村振興,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成為擺在河南面前的一份新時代考卷。河南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抓手,圍繞“農”字做文章,用現代要素打造農業產業群,“既要鼓起糧袋子,也要鼓起錢袋子”。
“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麥收三件寶,頭多、穗大、籽粒飽,這三寶俺一樣都沒落!”看到今年的好收成,延津縣塔鋪街道辦事處村民李元智喜上眉梢,他說:“在小麥產業服務中心智慧農業管理平臺下,我們正在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把小麥種好不難,難的是如何點麥成“金”?盛夏時節,走進河南延津,雕塑下的“中國第一麥”字樣格外矚目:這里有千畝豐產方實打驗收刷新全國冬小麥單產紀錄,有全國唯一以小麥為主題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5月24日,國家小麥現代農業產業園里的小麥產業綜合服務中心正式啟用,這標志著該縣小麥全產業鏈實現了一站式服務。“這個平臺集農業產業行政審批、產業招商、農業社會化服務于一體。”延津縣委書記李澤宙說,平臺的啟用將有助于延津小麥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李元智是周邊8個村子1160戶村民麥田管理的“田管家”,一共托管了8685畝麥田。“與各家各戶分散種植相比,托管后不僅耕種成本下降,且每斤小麥售價還高出市場價0.15元。”李元智說。
“俺就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之所以敢攬規模種植這個‘瓷器活’,是因為背后有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這個‘金剛鉆’!”李元智說,自己托管的土地均在產業園區內,土地成方連片,便于管理。
產業園里的小麥產業服務中心,不僅提供從種植到銷售的技術支持,還為每塊麥田建立了“小麥日記”。“小麥日記就是小麥的‘種植指南’和‘病歷本’,從播種一直到來年5月的灌漿、6月的始黃、成熟,每個重要節點都有特定方案指導農戶,同時記錄農戶執行情況及各處小麥長勢、有無病情等。”李元智告訴記者,“過去‘望天收’,如今的高標準農田,旱能澆、澇能排,還有高科技帶動,高產穩產十拿九穩。”
“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農民腰包越來越鼓。”如今在延津縣,強筋麥做面包,中筋麥做饅頭,弱筋麥做餅干,有機小麥釀茅臺。遠在1480公里外的貴州茅臺酒廠,舍近求遠來到延津訂購發酵用的小麥原料,延津的2萬畝優質有機小麥順利地通過了茅臺酒廠近乎苛刻的原料篩選條件。
“你猜,這一斤小麥能賣多少錢?”村民老楊喜笑顏開,“比市場價翻了好幾番!連我這個種了幾十年的老把式都沒想到。”
延津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說:“小麥工藝品的附加值也很高,一束麥穗干花在市場上能賣到1.2元,按一畝地所產的麥穗來計算的話,利潤最少也有2萬元。”
點麥成“金”!延津人最終憑借雙手,把神話演繹成了現實。
如今,現代農業產業園活力在河南競相迸發。2019年,河南省全面啟動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當年批準首批創建3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省財政拿出30億元支持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國開行、農發行等金融機構也出臺了相應的支持政策。壯大了河南的主導產業,培育出延津小麥、泌陽夏南牛、靈寶蘋果、內鄉生豬、清豐食用菌、蘭考蜜瓜、孟津西瓜等全國知名品牌。
據了解,目前,河南全省共創建8個國家級、80個省級、187個市級、98個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覆蓋糧食、生豬、花生、肉牛奶牛、果蔬等主要特色優勢產業。8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主導產業年產值平均為86億元,位居全國前列;首批創建的3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主導產業年總產值達1352億元。
河南省提出,要立足縣域產業,按照主導產業突出、地域特色鮮明、創新創業活躍、業態類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的要求,大力發展“一縣一業”,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
以規模種養為基礎,以精深加工為重點,以科技集成為動力,以品牌營銷為牽引,推進“生產+加工+科技+品牌”一體化。構建國家、省、市三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體系,打造高起點、高標準的現代農業發展先行區。到2025年,創建一批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0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有特色主導產業的縣(市、區)達到100個以上。
“實踐證明,現代農業產業園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的示范園、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桿園、農民增收致富的創業園,在我省農業農村現代化和農民增收中起到良好的引領和示范作用。”河南省副省長武國定說。(記者 王勝昔 崔志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