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辦、國辦最近印發《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意見》,為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提供路徑依據。近年來,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緊抓列入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縣機遇,持續完善縣域空間布局,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取得較好的實踐成效。
“十三五”期間,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連續突破400億元、500億元大關,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累計提升8.38個百分點,摘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中國鄉村振興發展示范縣、全國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等一批“國字招牌”;截至去年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至63.5%,地區生產總值近600億元,工業投資、工業增加值、工業開票銷售等保持高位增長,縣域綜合實力升至全國百強縣第116位,獲評2021年度市高質量考核第一等次、省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的喜慶之年,是深化落實“十四五”規劃、推動現代化建設邁向深入的重要一年,也是奮力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起步之年。泗陽將聚焦“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堅持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要求,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和安全需要,把握機遇、乘勢而上、攻堅克難,在新征程上全力打造鄉村業態最美、城市品質最佳、產業循環最暢、生態環境最優、文明程度最高、幸福指數最強的“千里運河最美縣”。
聚焦城鄉融合
加快全域空間規劃布局提優
遵循城鎮化發展客觀規律,加快構建等級規模合理、空間分布有序、特色優勢互補的城鄉發展體系。
推動空間規劃“一體化”。精心編制縣鄉國土空間規劃,健全完善“四化”空間布局,優化“三生”空間銜接,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實現土地增量與存量空間的有效統籌。加強國土空間要素綜合管理和利用,探索建立“白地”規劃彈性導向,制定戰略留白用地舉措,為現代化建設創造更多發展空間。
推動城區板塊“多元化”。依托“一河兩岸三城四區”的城市發展布局,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統籌抓好中心城區“南跨、北展、西優”,扎實推進暢通城市、衛生城市等“十個城市”建設,進一步優化中心城區架構、明確片區功能定位、提升城市發展動能,推動城市精明增長、緊湊發展。
推動鄉鎮發展“特色化”。按照“一鎮一特”發展方向,推進鎮村布局規劃“多規合一”,集中力量建設2個鄉村振興示范鎮,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特色鎮。加快王集、新袁兩個小城市建設,全力抓好路網構建、生態優化、農房改善等工程,強化“衛星鎮”對城市功能的補充和支撐作用,打造鎮區規模相對較大、經濟實力相對較強的縣城副中心。
聚焦產業賦能
加快經濟增長核心引擎提速
堅持一二三產聯動、“工農旅商”協同,全力延展縣域實體經濟價值鏈,以更優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經濟穩步增長。
夯實工業基礎。圍繞“長三角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核心任務,持續優化“2+3+N”主導優勢產業體系,立足“快增”“快轉”進一步做大總量、優化存量,推進高端紡織和綠色家居兩個主導產業高端化發展,電子信息、食品飲料、醫療健康三大優勢產業特色化發展。著力引進一批龍頭企業和創新項目,提升產業鏈上下游協作水平,優化產業配套半徑,加快產業鏈整體升級。
提升農業質效。堅決扛起“菜籃子”“米袋子”責任,一體推進土地綜合整治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發展高效精品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著力壯大設施花卉、工廠化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強化本土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型家庭農場等主體培育力度,持續提升農業生產經營集約化、智慧化水平,推動“223”農業產業量質齊升,培育一批“蘇”字號“國”字號農業品牌。
加快服務業蓄能。深入實施服務業“投資提速、企業登高、集聚區倍增”三大行動計劃,推動物流、金融、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化發展,商貿、旅游、健康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化發展。加快五大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積極探索數字經濟、共享經濟、舌尖經濟等新經濟形態,培育縣域經濟的新增長點。
聚焦功能完善
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檔
聚焦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全面推進基礎設施補短強弱,讓泗陽城市的發展硬件過硬、底氣更足。
建好筑巢引鳳大平臺。深化“一區多園”改革試點,做強省級經濟開發區,做大南北共建吳泗合作園區,做精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做特6個鄉鎮(街道)特色園區,加快打造層次清晰、功能互補的9大園區框架體系。加快完善園區配套服務體系,嚴格落實項目準入退出、安全生產監管等制度,不斷提升園區可持續發展的承載力。
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發揮高鐵、高速、運河等暢通暢聯的交通優勢,持續推進桃源大橋、泗水大道、267省道等重點交通工程,依托京杭大運河泗陽港構筑完善集疏運體系,促進“公鐵水空”多式聯運有效銜接,縮短泗陽與長三角核心城市群時空距離。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完善城鄉、村居公交運行網絡,加快打通“區域網”“斷頭路”,實現外部國省干道圍合通達、內部大街小路便捷通暢。
延伸基礎設施服務圈。全面提升城鄉信息化水平,加快新一代互聯網、廣播電視網、物聯網建設。優化城鄉管網布局,結合城市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間開發等,加快綜合管廊建設。常態抓好書香城市建設,科學布局文體設施、居民共享空間等,推動城區“10分鐘健身圈”“15分鐘公共服務圈”全覆蓋。
聚焦民生幸福
加快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提升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加快布局教育醫療、康養健身、休閑娛樂等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配套服務能力。
探索富民增收新路徑。積極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深入實施中等收入群體壯大行動和農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加快推進“家門口就業”“四個一批”暖心就業援助等工程,重點打造一批國家和省市級創業園區、創業示范基地,穩步提升就業規模和創業質量,確保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省市目標以下。
保障“醫教康養”高水平。以鞏固“兩在兩同”建新功行動成果和加快推進年度為民辦實事工程為統攬,持續優化普惠性幼兒園和中等規模學校建設布局,繼續推進重點醫療機構提級進檔,科學規劃建設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加快未成年人“一站式”綜合保護中心建設,全力保障“一醫一教”“一老一小”等公共服務供給。
做優農房改善“后半篇”。堅持把農民住房條件改善作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抓手,推廣應用“競價擇位”“地票房票”兩大特色做法,推進農房改善項目從“統規代建”向“統規自建”過渡,并與“四好農路”、美麗宜居鄉村、特色田園鄉村和環境整治等工作一體謀劃,讓更多群眾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優居”。
聚焦綠色增值
加快美麗宜居家園內涵提質
堅決貫徹“兩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一體推進城鄉顏值和內涵“雙提升”。
打贏“水土氣”三場硬仗。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場硬仗”,充分發揮大氣“點位長”、河道“斷面長”作用,大力開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省考斷面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動,確保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超82%、地表水省考以上斷面達標率100%,加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做好“文綠美”三篇文章。充分放大“文水綠”城市特質,加快文明誠信高地建設,大力實施文明城市創建十大專項行動,統籌城區“八湖八河”控源截污、岸線保護和水體凈化工程,不斷完善城市建成區文明、綠色、生態網絡,確保年內龍窩潭、淩湖、六塘河等3個生態安全緩沖區成效初顯,文明城市、水秀城市、森林城市創建取得新進展。
突破“紅黃綠”三大瓶頸。扎實開展園區低效用地和閑置廠房清理盤活,大力實施企業清潔生產、循環改造、綠色示范創建等專項行動,系統謀劃建立生態產品調查監測、價值評價、經營開發、保護補償等機制,堅決守好土地效益“底線紅線”、單位能耗“示警黃線”和生態容量“發展綠線”,全面展現“運河三千里、最美在泗陽”的生動畫面。
聚焦改革創新
加快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提級
以全域視野推進“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區建設,著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創新城市。
打造廊道“金腰帶”。聚焦“兩河洲、桃花源、泗水流、陽春駐”形象定位,持續實施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個十百千萬億”工程,優先布局宅基地改革、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農村水系綜合整治、示范鎮村創建等改革試點,打造“最有顏值、最有底蘊、最有故事”的黃河故道泗陽段。
完善城市“數據端”。全面落實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規劃,精心推進“智慧泗陽”“泗陽數據庫”建設,拓展“我的泗陽”APP應用功能,推進數字城管、指揮調度、治理聯動“三合一”,實現“一屏觀全城、一網管全城、一端惠全城”。突出抓好老舊小區、背街小巷、農貿市場等重點難點區域管理,鐵腕“清零”違章建筑,健全完善城市管理信用監管體系,爭創省安全發展示范城市。
暢聯要素“流通鏈”。深入實施公共空間融合治理2.0版,圍繞清理回收集體土地、廢舊廠房、鎮區拆改空地等,積極探索空間規模指標與其他用地指標組合流轉,不斷增強資產增值收益和土地規模效益。推動宅基地改革與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有效銜接,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和耕地占補平衡,實現各類資源要素在城鄉之間雙向賦能。
(馬偉系泗陽縣委書記)
編輯 王君
供圖泗陽縣委辦
值班主編陳月飛
新華日報社全媒體時政新聞部出品
來源: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公眾號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