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維是邏輯思維領域里的一朵奇葩,它是人們對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有人稱其為“倒過來想”。
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習慣于沿著事物發展的正方向去思考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其實,對于某些問題,尤其是一些特殊問題,如能嘗試一下逆向思維的魅力,“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的觸角向事物對立面的方向延伸,從問題的相反面入手,往往呈現在你眼前的是“山重水覆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致和精彩,這就是逆向思維的魅力所在。
曾讀過這樣一則故事。一天晚上,一位哲學家正埋頭準備一份演講稿。他的兒子約翰因為沒人陪著玩,而吵鬧不停。哲學家又氣又惱,卻又不忍心責罵自己的孩子。
突然,他想出一個好辦法,他從手邊的雜志上撕下了一頁印著世界地圖的紙,然后他把這頁紙撕碎。做完這一切之后,他對約翰說:“如果你能在晚飯前把這幅地圖拼好,我就給你5美元?!?/p>
約翰聽了之后不再吵鬧,開始津津有味地拼起地圖來。這時,哲學家終于能夠繼續準備他的演講稿了。哲學家本以為這樣一來約翰會整個晚上都安靜地拼地圖,誰知沒過一會兒約翰就回來了,手里拿著一幅拼好了的世界地圖。
看著約翰手中的地圖,哲學家感到十分詫異:“約翰,你怎么這么快就把地圖拼好了呢?”
“爸爸,這非常容易??!您不知道,剛開始我也拼得很費勁,后來我發現地圖的背面是一幅人像。拼人像可比拼地圖簡單多了,所以我就先把人像拼好,再把紙翻了過來。我想,如果這幅人像是正確的,那么這幅世界地圖應該也不會出錯吧!”,約翰得意地回答。
聽完約翰的話,哲學家頓時一怔。約翰的做法啟發了他,他由此想出了第二天演講的主題——如果一個人是正確的,那么他的世界就是正確的。
約翰的無心之舉觸動了哲學家,讓哲學家聯想到:一個人對世界的看法,決定了他眼中世界的模樣,我們所感悟的世界,就是我們自己對世界的看法,有什么樣的自我就會有什么樣的世界。倘若一個人認識世界、解釋世界的觀念和方法是錯誤的,那么,他所看到的世界也將是錯誤的。假如他根據這些錯誤的認識去改造世界,那么他將越走越遠。
小約翰拼圖的故事還啟迪我們,人有時需要換位思考,要善于從事情的對立面或站在別人的立場去考慮問題。愚公移山的精神難能可貴,淺嘗輒止的做法也應引以為戒,但當我們按照常規思考和處理問題,不得要領,難以奏效時,就要勇于打破常規、反向思考,不鉆“牛角尖”。
特別是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拼錯”地圖的情況,一定要回過頭去看一看,反過來想一想,看是否“拼錯”了人像,是否因為錯誤的自我令呈現在自己面前的現實也顛倒了。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