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泉州市大力傳承弘揚“晉江經驗”,堅持實業投資不動搖,圍繞制造業先后掀起了兩輪逆周期投資熱潮。2016年—2020年,面對傳統產業急劇轉型調整,狠抓機器換工和龍頭企業留根擴能投資,工業投資最高年份增長35%。2021年起,面對全球疫情蔓延和企業投資信心下滑,以園區標準化建設和國企打頭陣建園區行動,撬動新一輪產業投資。在全國工業投資增長放緩背景下,2022年工業投資完成1022.6億元、同比增長21.6%,技改投資完成726.6億元、增長24.7%。全市工業總產值在全國所有城市排名由2015年的第15位提升至2022年的第7位。
狠抓產業數字化轉型
政策賦能,推動企業“愿意轉”。出臺支持智能制造數字化賦能若干措施,對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發展、工業互聯網等建設項目,按與信息化相關軟硬件投資額的10%給予補助,對年度服務企業基礎設施、平臺系統和業務應用上云的,按服務費30%給予上云企業補助。如,補助“福能晉南熱電兩化融合示范建設項目”104.79萬元,支持福能晉南熱電公司購買熱電信息化相關軟硬件設備;補助卡賓服飾84.03萬元,支持其打造一體化的ERP訂單管理系統。
數字診斷,引導企業“順利轉”。建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業醫生庫”,聚集具備企業數字化轉型系統性解決能力的電信、移動、聯通、用友、金蝶等26個企事業單位,對紡織鞋服、食品、陶瓷等重點行業開展數字化診斷。如,聯通公司為蠟筆小新公司提供食品防偽質量溯源方案,在其煮料機、果肉機、灌裝機等設備中集成帶有5G通信的數據采集設備,實現從原料到成品的雙向追溯。
典型示范,帶動企業“成功轉”。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推動企業圍繞車間、工廠、供應鏈構建智能化系統,開展數字化試點示范。2022年,3家企業入選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單位,7家企業13個場景入選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在龍頭企業帶動下,累計推動4000多家企業機器換工,推廣應用數字化生產線1000多條,企業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的比重由過去不到50%,逐年上升到2022年的70.6%。
狠抓龍頭企業增資擴產
開展協作配套,鼓勵產能回歸。支持納稅貢獻達一定標準的龍頭企業通過改造低效用地,建設標準廠房,以商招商引進上下游供應鏈企業就近協作配套,涌現出一批以產能回歸為主題的產業園。如,南安市建設數字化衛浴產業園試點園區,有機串聯起附近5個產業鏈相關園區,打造840畝的水暖廚衛全產業鏈園區集聚帶,吸引產業鏈企業在本地投產。
實施專項行動,推動增資擴產。實施重龍頭、鑄鏈條、強品牌專項行動,推進龍頭企業增資擴產、釋放能量。如,紡織鞋服行業龍頭企業不斷探索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形成從原料采購到生產銷售完整的產業鏈條。2022年,全市新增億元以上工業增資擴產項目330項,總投資159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68億元,實際完成投資498億元。
順應發展趨勢,布局新賽道。順應“宅經濟”“一人食”趨勢,出臺十條針對性措施,鼓勵企業大力布局健康食品、預制菜新賽道。如,達利投資3000萬元實施技改,將推出20多種休閑食品、10多種飲料;阿一波開發沖泡型雞蛋羹、銀耳羹,發力凍干食品、方便型食品;富邦瞄準市場空白,發力臺式速凍預制菜。
狠抓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
盤活低效用地,拓寬建設空間。抓住國務院賦予泉州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政策機遇,向存量要空間,建設“百個”園區項目,拉動“千億”投資規模,推動“萬畝”用地改造。截至目前,已盤活土地1.1萬畝,容積率由以前不足1提升到2.5以上,兩年滾動推進100多個項目,今明兩年僅園區基礎建設投資估算超1000億元。
明確發展方向,推進園區招商。結合園區規劃定位,明確產業方向,每個園區分別制定準入清單,聚焦1—2個主導產業,大力引項目、鑄鏈條。如,石獅光子技術產業園項目(一期)完成投資3.8億元,已對接5G光學鏡頭、光模塊等15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
鼓勵企業入園,加快投資建設。出臺加快推進企業入駐標準化工業(產業)園區促進增產增效八條措施,今年安排6.8億元,對租賃試點園區廠房的入園企業,免除第一年租金,后續年度根據企業貢獻給予租金優惠;鼓勵入園企業上新設備,給予投資額20%、最高500萬元補助;同時對進入園區的研發平臺,給予最高200萬元補助。2023年在園區規劃建設100個項目,預計將帶動1000億元工業投資。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