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持續升高甚至超過40℃、神志改變、肌肉痙攣或無力……在高溫天氣下,這些癥狀可能是熱射病的表現。近期全國多地持續高溫,多地醫院收治了熱射病患者。
“熱射病是高溫相關急癥中最嚴重的情況,即重癥中暑,一旦發生,死亡率極高。”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張爍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介紹,在高溫、高濕以及無風的環境條件下,人體會出現一系列生理變化,當變化超出身體承受能力時,就會引起體溫升高等癥狀,這就是中暑。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重癥中暑三種類型。其中,重癥中暑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
張爍表示,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暴露一定時間后,出現大汗、口渴、乏力、頭暈、動作不協調等,伴或不伴體溫升高。輕癥中暑是指先兆中暑癥狀持續加重,體溫上升到38℃以上,并伴四肢濕冷、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癥狀。重癥中暑是指除上述輕癥中暑癥狀外,體溫明顯升高,甚至超過40℃,出現肌痙攣、判斷力下降、意識障礙(如譫妄、驚厥、昏迷)等,嚴重可危及生命。
“一旦出現中暑癥狀,要積極應對。對于先兆中暑和輕癥中暑患者,應盡快脫離高溫環境,轉移至陰涼的地方,及時通風、降溫、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可恢復正常。對于重癥中暑患者,除進行上述處理外,需及時轉運至醫院進行治療。”張爍說。
中暑的急救降溫是關鍵。張爍說,降溫的方法有,讓患者迅速脫離高溫高濕環境,轉移至通風陰涼處,并使其平臥解開身上衣物;開窗并扇風,加快蒸發,對流散熱;開啟空調,將室溫調節到20~24℃;用涼水噴灑或用濕毛巾擦拭患者全身;將患者浸入水溫為15~20℃的冷水浴中;在患者頸部、腋下、腹股溝放置冰袋或濕毛巾;讓患者飲用水或運動飲料。
夏季如何預防中暑?張爍建議,開啟空調或風扇,保證充足睡眠,飲食應清淡,及時補充水分和鹽分。外出盡量避開11時至14時高溫時段。長時間處于空調環境下的人群,應有意接觸一些高溫環境,適當關閉一段時間的空調,清晨或傍晚到戶外活動,以鍛煉機體的耐熱能力。(視頻制作:實習生唐妍雙)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