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兒童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閆俊娟在臨床工作中發現,有些孩子因為經常發呆而被家長帶到醫院就診。這些孩子的發呆通常發生在上課、寫作業、考試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時候。有的孩子發呆還會伴有情緒變化,比如持續的情緒低落、暴躁易怒、學習效率下降等。此外,經常發呆的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也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丟三落四、過度多動等問題。
閆俊娟解釋說,發呆是指一個人在沒有特定目標或任務的情況下,陷入一種放松和思考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們傾向于將注意力從外部轉移到自己的內心。
合理地利用發呆,對人有不少好處:比如可以提高注意力和創造力,有助于情緒調節,提高記憶力,可以幫助回憶和鞏固過去的經歷和知識,進行自我探索等。
閆俊娟告訴記者,發呆時,大腦處于放松狀態,能夠提高注意力,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問題,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發呆可以促進大腦進行非線性思考,更容易產生創意,有助于創造性解決問題;在忙碌的生活中,人們常常會積累一些負面情緒,發呆可以幫助放松心情,緩解焦慮和負面情緒,讓人感到更加放松和愉悅;在發呆時,大腦會聯系之前的經歷,幫助回憶和鞏固過去的經歷和知識;發呆還可以提高自我意識和自我覺察能力,幫助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反思自己的“三觀”、生活的目標和意義,從而有助于個人更好地成長和發展。
閆俊娟強調,這些潛在好處并不是所有的發呆都能夠帶來的。如果發呆過于頻繁和強烈,反而導致思維變得遲鈍,影響工作和學習效率;浪費時間、影響社交,導致更多的焦慮和擔心等。
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發呆呢?閆俊娟給出以下技巧:
首先要找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發呆可以讓人更加關注周圍的環境,比如綠植、富含深意的人文景觀,也可以傾聽一些自然聲音,或者感受自然界的陽光、風、空氣等。發呆可以讓人感受到自然和生命的美。
其次要放松身體。可以選擇一個自己舒服的姿勢,坐著或躺下,放松肌肉,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緩慢深呼吸,這樣可以更專注于自己的思維和感受。
第三讓孩子沉浸式發呆。發呆需要一段時間,可以選擇在一個相對安靜的時間段,讓孩子不被打擾,使其完全沉浸在發呆中。
第四,發呆時不要刻意去想。發呆不是在想事情,而是讓思維放空,隨意游蕩,讓意識處于一種自由的狀態,不要刻意去想什么。
第五,設置時間。為了避免過度發呆帶來的不良后果,對于發呆也需要有限制。比如適當的時間限制,每次10分鐘或20分鐘,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發呆,然后以一種更加積極的狀態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
最后,閆俊娟補充說,如果孩子的情緒低落、暴躁易怒、學習效率下降已經嚴重影響到學習、人際交往、生活等,需要警惕孩子是否患了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抑郁障礙等,建議家長帶孩子及時到精神科就診。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