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藥三分毒,能不吃藥就不吃藥,能少吃藥就少吃。”“雖然血壓值高,沒有癥狀就不會有風險,不用吃藥。”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聽醫生講講高血壓的這些誤區。
誤區一:沒癥狀,血壓就是正常的。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心內科醫生李彬:有些患者在早期可能無癥狀或癥狀不明顯,有些患者只要血壓高于正常,就會有頭暈、頭痛等不適癥狀出現。即使沒有癥狀,長期的高血壓狀態會對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產生損害。
誤區二:高血壓遺傳,控制也沒用
。李彬:高血壓的發病因素中,遺傳很重要,卻不是唯一決定因素,也不能因此放棄對其他可控因素的改善。比如低鹽低脂飲食、理想的體重、避免精神緊張,戒煙等,都可以減少高血壓的發生或者有助于控制血壓在理想狀態。
誤區三:偶爾一次升高就是高血壓。
北京積水潭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劉巍:偶爾一次血壓升高不能確定為高血壓。不同時間點測定三次血壓,如果三次血壓均升高,才能診斷為高血壓。根據我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高壓(收縮壓)≥140mmHg,低壓(舒張壓)≥90mmHg診斷為高血壓。
誤區四:血壓升高就需要立即服藥。
劉巍:收縮壓在120-139mmHg,舒張壓在80-89mmHg,這種情況為有高血壓基礎。收縮壓在140-159mmHg,舒張壓在90-99mmHg,如果是第一次診斷為高血壓,可采取生活方式調節,暫不吃藥。如果收縮壓超過160mmHg,舒張壓超過100mmHg,需要立刻開始服藥。
誤區五:是藥三分毒,盡量不吃藥。
劉巍:醫院給患者開的藥物都是經過大規模臨床試驗證實的,這類藥物不但能起到降壓的效果,還能夠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只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一般不會對肝腎功能產生明顯不利影響,老百姓可以放心用藥。
誤區六:高血壓患者需要定期換藥。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陳源源:除非血壓調節不佳,否則哪怕是同類型的血壓藥都不建議輕易更換。不同藥物作用機制不一樣,隨意換藥很容易引起血藥濃度等變化,帶來一連串的副反應,甚至是心肌梗死、中風、腎衰竭等。
誤區七:血壓穩定以后就可以停藥。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李巖:大部分高血壓患者服用的都是長效藥物,停藥1次,三天以上血壓才會顯著升高,恢復用藥、達到血壓可能又要經歷三天。其間,患者可能因為血壓升高出現頭暈、頭疼等癥狀,也可能出現心絞痛、腦血管病等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