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朱毅
人們常說“長壽是吃出來的”,健康飲食確實有助預防慢性疾病?,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2月26日,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山西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氧化還原生物學》期刊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揭示了血清中有四種營養素水平較高,有助于延長壽命。
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隊列中11539名年齡40歲及以上參與者的數據,測量了他們血清中微量營養素和炎癥生物標志物的含量,包括維生素C、25羥維生素D(維生素D在體內的存在形式)、維生素E(α-生育酚)、β-胡蘿卜素、番茄紅素、葉酸和鐵,分析了血清微量營養素與疾病死亡率、炎癥之間的關系。
結果發現,血清中維生素C、25羥維生素D、β-胡蘿卜素、番茄紅素、葉酸和鐵水平較高的人群,體內炎癥水平更低;血清中較高水平的維生素C、25羥維生素D、β-胡蘿卜素和番茄紅素,與全因、癌癥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相關。
具體而言,與最低水平的血清25羥維生素D相比,最高水平分別與全因、癌癥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34%、52%和41%有關;與最低水平的血清維生素C相比,最高水平分別與全因、癌癥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36%、55%和41%有關。
研究人員表示,這幾種微量營養素能通過減輕炎癥反應,來降低全因、癌癥和心血管死亡風險,結果為飲食預防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證據,但還需進一步研究,如開展大規模的隨機對照試驗等。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告訴“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上述微量營養素對健康的影響確實需要更準確的評估,但這四種營養素確實對人體健康都有積極作用,日常注意合理搭配飲食,就能補夠。
維生素C。維生素C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能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利于皮膚、骨骼等的健康;清除自由基,減少氧化損傷,增強免疫力;促進鐵的吸收,輔助預防缺鐵性貧血。《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23版)》建議,成年人每日應攝入100毫克維生素C,想達到預防慢性病的效果,推薦攝入200毫克。人體無法合成維生素C,只能通過食物獲得,保證每天“半斤水果一斤蔬菜”,一般就能補夠維生素C。推薦多吃刺梨、獼猴桃、草莓、西蘭花、辣椒、土豆、油菜、莧菜、紅薯、芥菜等新鮮果蔬,水果建議生吃。
25羥維生素D。維生素D是人體必需的脂溶性維生素,促進鈣、磷吸收,維持正常血鈣磷水平和骨骼肌肉的正常生長、發育、運作,還能調節免疫系統,有助預防多種慢性疾病。維生素D主要來源有三文魚、金槍魚、蛋黃、動物肝臟,以及一些強化食品,如添加維生素D的牛奶等。另外,人體內80%的維生素D需要通過曬太陽后皮膚合成,因此應保證每日戶外活動時間在1小時以上。
β-胡蘿卜素。它在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有助保護視力,維持正常視覺功能;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害,降低某些慢病的發生風險。橙色、黃色、綠色蔬菜水果,如胡蘿卜、南瓜、菠菜、芒果都富含β-胡蘿卜素。
番茄紅素。它是一種強抗氧化劑,能有效清除自由基,降低氧化應激,對前列腺健康可能有一定益處,還可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癥。番茄紅素主要存在于番茄、西瓜、葡萄柚等紅色水果和蔬菜中。
朱毅提醒,這四種營養素協同作用時,抗炎效果會產生“1+1大于2”的驚喜,餐桌上的彩虹色就是最好的抗炎配方。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