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鄭州至洛陽高速公路(簡稱鄭洛高速)后寺河特大橋最后一節塔柱澆筑完成,主塔結構順利封頂,標志著后寺河特大橋索塔施工完成,將轉入主梁施工階段。
鄭洛高速公路是國家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工程,也是河南省“雙百工程”和高速公路“13445工程”重點項目,位于鄭州市、洛陽市境內,全長99.013公里,概算總投資201.67億元。該項目由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后寺河特大橋上跨后寺河,是鄭洛高速公路全線控制性工程之一。
后寺河特大橋為獨塔雙索面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由中交一公局集團承建,是國內跨徑最大的曲線梁獨塔斜拉橋,也是河南省內塔高最高、跨徑最大的獨塔斜拉橋。項目位于青龍山景區峽谷內,前接應天寨隧道出口,后接青龍山隧道入口。采用分幅設計,主跨布置為2×193米獨塔雙索面斜拉橋,索塔采用超高“A”型索塔,左幅塔高為207.5米,右幅塔高為211米。基礎采用鉆孔灌注樁,索塔下布置30根直徑為2米的嵌巖樁,樁長25米。單幅橋面全寬19.5米,梁高2.4米,橋隧相接處護欄向內漸變收窄。為保證主塔索塔順利封頂,項目團隊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多次召開現場專題會,及時解決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在支架搭設、模板安裝、鋼筋綁扎、預應力定位、預埋件安裝等環節嚴格落實圖紙及規范要求,遵循施工方案,為混凝土澆筑創造了良好條件。
施工過程中,為破解后寺河特大橋主塔樁基面臨的地形條件復雜、施工作業面受限、地質巖層堅硬、成孔作業困難等施工難題,項目團隊高度重視,選用多臺大型旋挖鉆設備同時連續不間斷作業,優化設計樁長,采用“成批成孔、適時成樁”方案,全面提升工程質量和建設進度,最終提前9天完成施工節點目標。主塔承臺為全線單體最大承臺,單個承臺澆筑混凝土方量達3011立方米,項目團隊合理調配資源、明確人員分工、晝夜不停加速施工,同時,優化設計方案,改良承臺混凝土冷卻水管布設方式,積極引入“四新”技術,采用智慧循環冷卻系統,較好地控制了承臺大體積混凝土內部溫度,提前1天完成節點目標。主塔索塔采用新型智能液壓爬模系統,減少混凝土拼縫少,提高成品外觀質量,提高施工效率,有效降低人為誤差,確保橋塔建設的精準無誤。
鄭洛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后,將承擔鄭州與洛陽之間便捷高速通道的功能,并有效緩解通道內的交通壓力,完善中原城市群快速公路網絡,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步伐,為區域內的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建立良好的交通基礎條件。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