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晚,在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南昌電務段道岔工區,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寧靜。“喻工,南昌南站12號道岔轉轍機轉換滯澀!”電話那頭語氣焦急。工長喻銘眉頭一緊,“好,我馬上到!”說完,他裹上雨衣,扛起沉重的工具箱,消失在茫茫雨幕中。
2025年4月16日,喻銘測量道岔框架數據。李欽 攝
道岔是鐵路網絡中的心臟部件,承擔著幫助列車變換股道的重大責任,每一次轉換都要求精確無誤。為此,南昌電務段專門成立道岔工區,工區職工作為專職的“道岔醫生”,除了開展工電聯合整治作業,還要應對汛期積水、泥沙侵蝕等設備突發“病害”。喻銘作為道岔工區工長,是道岔技術的“行家里手”,也是守護全段近6000組道岔正常轉換的安全“哨兵”。
2025年4月16日,喻銘對道岔轉轍機內部設備進行檢查。李欽 攝
次日凌晨2時50分,天窗作業開始,喻銘快步走向“病害”道岔。看見積水的道床,他第一時間向工友確認轉轍機型號及道岔曲線波動情況,隨后掏出一本被雨水浸濕邊緣的牛皮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故障處置心得。“每組道岔都有自己的‘脾氣’,汛期最易發生問題,得對癥下藥。”喻銘翻開新頁,邊寫邊向工友強調道。
2025年4月16日,喻銘使用儀表測量設備參數。李欽 攝
借著頭燈光亮,喻銘仔細觀察著每個部件,隨后拿起檢點錘,有節奏地敲擊著連接桿件。“叮!”檢點錘與密貼調整桿相擊的瞬間,喻銘根據聲響變化,初步判斷是氣溫驟變,積水滲入,導致尖軌出現爬行現象,使道岔轉換受阻。
2025年4月16日,喻銘查閱信號設備圖紙。李欽 攝
但喻銘沒有急著為道岔“開方診療”,他注意到該道岔不久前安裝過缺口視頻裝置,內部可能存在因受潮而發生的誤動操作,多年的經驗嗅覺告訴他,“病害”點不止一處。喻銘第一時間調取道岔過車及扳動視頻,發現該道岔轉換到位后,轉轍機內部的檢查柱存在延時2-3s才落下的情況。隨后他立即組織排水,檢查電路,用鼓風機烘干受潮處,故障隨之消除。在問題消除后,喻銘使用專用工具檢查螺絲緊固情況,確認無誤后,道岔問題追蹤才正式告一段落。
2025年4月16日,喻銘調閱設備狀態曲線。李欽 攝
回到工區后,喻銘并未立馬休息,而是將這次的“破案”過程及時總結,分享給大家。根據這一信息,段內多起類似隱患問題被一并發現、消除,為汛期信號設備正常運行提供有力保障。
進入汛期后,信號設備面臨著諸多考驗。叮鈴鈴,電話鈴聲伴隨淅瀝雨聲再度響起,又有一處道岔問題急待處理。喻銘掛斷電話,整理好工具,匆匆踏上路途。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