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召開“教育這十年”“1+1”系列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成效。(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勁松/攝)
新華網北京9月15日電 今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成效。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在介紹中表示,2015年、2019年,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按照“促進公平、規范管理、科學精準”的原則,先后開展了兩輪清理和規范高考加分工作,明確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跡等五類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指導各地減少地方性加分項目,進一步降低加分分值。目前,已取消5類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逐步取消95類地方性加分項目。
高考命題的育人功能不斷強化,加強教考銜接,提高命題質量,注重夯實基礎,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關鍵能力,增加了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目前已達到27個。
十年來,高考綜合改革取得積極成效。截至目前,全國29個省份已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其中,前三批14個省份(第一批為上海、浙江;第二批為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第三批為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的新高考已平穩落地。第四批7省區(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廣西、貴州、甘肅)的新高考將于2024年落地,第五批8省區(山西、內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陜西、青海、寧夏)的新高考將于2025年落地。各方面普遍對新高考改革措施給予積極評價,特別是學生對自主選課選考等改革舉措認同度較高。中學和高校普遍認為這一輪改革在促進學生知識結構文理交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因材施教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在高職分類招考方面,已形成了適合技術技能型人才選拔的考試評價模式。推動高職院校的考試招生與普通高校本科相對分開,采取“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評價方式。各地一般在每年春季安排舉行高職院校分類考試。學生也可參加統一高考進入高職院校。在各地的大力推進下,分類考試已成為學生升入高職院校的主渠道。全國每年通過分類考試錄取的考生已超過300萬,占高職招生總量的60%以上。
據悉,截至目前,教育部已陸續出臺了實施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加強和改進綜合素質評價、規范高考加分、實施強基計劃、推進高職分類考試、改革藝術體育考試招生等一系列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配套政策,分五批指導29個省(區、市)啟動了高考綜合改革,各地結合實際制訂改革實施方案并有序組織實施,形成了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更加完善。
高考內容改革是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重要載體,對高中教育教學改革和育人方式的轉變具有重要導向作用,直接影響高校人才選拔與培養質量。孫海波表示,十年來,高考命題不斷完善考試內容,創新考查形式,豐富評價手段,強化保障措施,實現了由考試評價工具到全面育人載體的轉變,由“解題”到“解決問題”的轉變,由“以綱定考”到“考教銜接”的轉變。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普通高中專任教師增長27.17% 大班額比例下降43%
十年來,教師補充力度持續加大,普通高中專任教師總數大幅增加,由159.5萬人增加到202.83萬人,增長27.17%,生師比由2012年15.47:1優化到目前的12.84:1,有效緩解了高考綜合改革實施選課走班面臨的師資緊張問題。十年來,大班額比例大幅下降,全國普通高中56人及以上大班額比例由2012年的47.8%下降到2021年的4.81%,下降了43個百分點。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