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我國第一例孤獨癥患者確診,至今已41年。
40多年來,隱藏的孤獨癥群體慢慢浮出水面,并逐漸呈“爆發”趨勢。
根據《2021年度兒童發展障礙康復教育藍皮書》顯示,我國0-18歲孤獨癥兒童保守估計已有300萬人,全年齡段孤獨癥患者已超1000萬人。
而在這龐大的數字背后,還有一組更為震撼的數據:我國0-18歲兒童發展障礙人群約達4000萬。孤獨癥譜系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等在內的兒童發展障礙,已經成為影響兒童健康成長的公共衛生問題。
與之伴隨的是兒童康復行業巨大需求的爆發,截至2021年,我國兒童發展障礙康復行業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1000億元。
然而隨著資本的涌入,行業開始呈現魚龍混雜之態。原國家衛生部部長、中國婦幼保健協會終身榮譽會長張文康曾做出提醒:“當前中國防治體制和機制不健全,專業人員的業務水平還不夠高,孤獨癥診斷的標準還需要進一步規范。孤獨癥患兒的康復和患兒家庭的權益應該進一步重視,社會康復機構較亂等問題亟待解決。”
一個專業且規范的康復機構,成了近4000萬發展障礙兒童急需的資源。
為破解行業難題,圍繞孩子做好康復,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及北大醫療產業集團于2014年共同成立北大醫療腦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作為一家專注于兒童康復的專科醫療產業集團,北大醫療腦健康已累計服務8500余名孩子,13000余組家庭,根據康復后3月內追蹤回訪調研結果,48%的孩子回歸正常生活環境。
為了向更多家庭提供更專業、更系統、更科學的干預,北大醫療腦健康于2023年布局深圳,開設深圳第二家康復中心——星寶藍書包龍崗中心,借助專家團隊為家庭和孩子提供更優質的個性化服務。星寶藍書包龍崗中心傳承“星寶藍書包”的公益理念,遵循普惠原則,以北大醫療腦健康專業、嚴謹的專業為核心,以普惠公益的價格,以讓更多孩子可以享有專業的康復服務。
被困住的4000萬孩子
一天24個小時,其中16個小時都要花費在一個孤獨癥的孩子身上,是什么樣的體驗。
這是超半數孤獨癥兒童家長日復一日的生活。
幾乎每一個孤獨癥兒童的家庭都承受著人力和經濟的雙重壓力。孤獨癥領域泰斗賈美香醫生指出,“孤獨癥兒童需要在早期接受每周至少40小時以上的干預,包括機構干預和家庭干預,并且持續干預2-3年,才能有較好的康復效果。”
而如此長周期、高投入的康復過程,給大量家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負擔。
康復費用貴、康復資源少,服務質量不夠高成了家長們普遍面臨的問題。
根據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國家孤獨癥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市孤獨癥兒童康復協會主辦,北大醫療腦健康等機構聯合發布的《2022年度兒童發展障礙康復行業藍皮書》,發展障礙孩子的康復費用平均占家庭收入比重的81.5%,其中更是有1/5家庭入不敷出,難以支撐康復費用。
不少家庭都面臨著砸鍋賣鐵給孩子做康復的情況,家長的愿望很單純,“大人再苦再難點我們都認了,關鍵孩子能好,我們活著就有希望。”
但高額的康復費用背后,卻是康復效果的參差不齊。
大部分康復機構的服務能力有限,無法滿足孩子多元的康復訴求,很多家長在2-3家康復機構之間來回奔波,卻仍然看不到期望的康復效果。
家長期待孩子經過康復后回歸生活、回歸學校,但多數康復機構沒辦法實現家長的預期,孩子們雖然在個別能力上有提升,但融入社會的能力還比較欠缺。
從醫40年的賈美香醫生,接觸過無數孤獨癥兒童,而一些行業亂象也讓她十分痛心。“我們曾經看到具備一定語言能力的輕度孤獨癥孩子,去康復機構干預后,最終卻不能具備上學的能力。”
花費大量財力人力物力后,康復效果仍沒有保障,是家長遇到的最大困難。
讓醫療級康復模式惠及更多孩子
這些問題如何解決,需要真正專業且有實力的康復機構做出示范。
作為業內唯一誕生于“醫學DNA”的兒童康復機構,北大醫療腦健康從成立起便以醫療級高標準構筑康復體系,基于醫學診療流程規范性地進行篩查、診斷、康復、家庭干預。
在同行紛紛跑馬圈地時,北大醫療腦健康依舊堅持以“變革兒童康復診療生態”為愿景,打通醫院、康復機構、兒童康復師人才培養及數字醫療等創新醫療技術的全鏈條,用專業構筑起最堅實的護城河。
將專業做實之后,如何讓更多發展障礙家庭享受到最前沿的康復技術,就成了下一個難題。而北大醫療腦健康星寶藍書包龍崗中心的布局,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2019年4月2日,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北京大學醫學部及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共同主辦的“星寶藍書包”孤獨癥公益項目啟動儀式,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舉行。
時至今日,“星寶藍書包”已走過1500多天,在將近4年半的時間里,為500位醫務工作者提供孤獨癥篩查、診斷培訓。開設《孤獨癥康復師專業先修課》公益培訓,已完成全國超50000名康復師培訓。幫助全國100000組家庭認識孤獨癥。
北大醫療腦健康希望,星寶藍書包的公益能量繼續傳遞,將責任融入專業與事業,打造公益示范中心試點。
在孩子的康復過程中,經濟負擔一直是家長們躲不開的痛處,家長對每節康復課程價格的接受范圍,70%集中在200 元以內,但動輒幾萬的課程費用,只能讓家長望洋興嘆。
為了幫助發育障礙家庭降低康復成本,北大醫療腦健康深圳龍崗中心遵循普惠原則,將每節康復課程的費用降低到150元,讓更多發育障礙兒童享受到專業的康復服務。
因專業,更美好
在發育障礙兒童家庭中,家長們共享著一個普遍的“常識”。
25.5%的兒童不僅患有一種發展障礙疾病,還共患有其他發展障礙,諸如讀寫障礙、阿斯伯格、感統失調、智力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等。
因此,讓本就發展水平各不相同的孩子,彼此差異更加明顯,此時個性化、針對性的一對一個訓課程就顯得尤為重要。
面對千人千面的康復需求,北大醫療腦健康自創立之初就秉持著“個性化解決兒童康復問題”的理念,搭建一對一個訓課程方案,根據孩子自身現有發展程度,結合評估結果,設計有針對性的符合個人發展需要的計劃,制定對孩子自身具有社會實際意義的目標,安排孩子能夠理解符合其自身接受能力的教學內容。
北大醫療腦健康所搭建的一對一個訓課程遵循系統流程,訓練執行前,所有的康復教學項目經過精心設計、實施和調整,對康復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清晰界定達標標準,康復教學目標必須在兒童的日常生活中進行維持和泛化。
訓練過程由經過深度培訓和嚴格考核的康復師師執行,每周進行高強度的1:1行為干預,使用數據支持來進行教學決策。
訓練后期嚴格追蹤效果,康教團隊需定期復審數據并討論個案,康復師需要配備康教督導追蹤教學進展。
這樣系統嚴格的執行標準,正是為了搭建孩子的先備學習技能,密集提升孩子的核心能力,而只有孩子基礎能力達標后,融合才會更加有效。
孩子的康復依靠科學的理念,但理念的執行卻要靠一位位一線康復師,在和孩子們每一次的接觸中落實。
北大醫療腦健康在人才培養方面,始終走在行業前列。
北大醫療腦健康目前擁有500余位專業康復師,自有康復師中超過25%為國際持證專家,構筑起四級金字塔師資體系:康復師、康教組長、康教督導、學術委員會,共同為每一名孩子提供服務。
每一名康復師在上崗前,都要經歷3個月密集的崗前培訓,至少完成300小時理論培訓+實操,考核合格后取得A-PKU證書,入職后采用BST方式不間斷開展進修培養,每人每月不少于480分鐘。
針對康復師的教學質量控制,更是擁有一套極為嚴格的體系。所有康復中心執行四級質量管控:駐院督學、巡班指導、定向看課、個案追蹤。總部執行統一巡回督導:53個巡回督導項,對每個中心每個月9次督查。督學、督導、組長多方跟進康復師的培養和成長過程,對所有康復師統一高要求、高標準、嚴考核。
一線康復師,均要經過9大質控體系的持續考核,《康復師職業倫理道德行為規范》與《懲罰機制》、《兒童入園-離園服務流機制》、《教學質量督導》、《疑難個案管理機制》、《分層培訓機制》、《教具管理機制》、《檔案管理機制》及其他問題機制。團隊服務,疊加發力,層層督導。
新布局的北大醫療腦健康深圳龍崗中心,同樣嚴格執行相同標準,在普惠的原則下,嚴格保證不降低教學水平。
對于深圳龍崗中心的設置,也同樣遵循嚴格標準,設置感覺統合訓練室、言語教室、功能訓練室、心理咨詢室及評估室等,保證康復教學的順利開展。
在全國,仍有幾百萬發展障礙孩子在等待專業的康復,而實現“讓康復教育人人可及”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北大醫療腦健康深圳龍崗中心的布局,就是一次積極的嘗試,讓普惠和專業結合,才會有更多孩子離康復近一些,再近一些。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