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 珂
隨著北交所融資融券業務推出、股票做市交易業務啟動,機構對北交所的關注度持續提升,近期北交所上市公司獲機構密集調研。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月份以來,已有19家北交所上市公司獲得機構調研,累計共獲調研24次,調研次數比1月份增長2倍,涉及機構270家。
申萬宏源證券專精特新首席分析師劉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機構調研北交所公司的頻次上升,主要原因在于北交所市場逐漸回暖,吸引了更多投資者關注,同時上市公司也更主動積極與機構投資者進行交流。此外,2月份以來,恰逢各大券商春季策略會,邀請了很多北交所公司進行交流。
高端制造業公司獲青睞
梳理機構近期的調研“足跡”可以發現,今年以來,有2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共獲機構調研32次。從機構調研次數來看,除科達自控獲4次調研最為密集外,康普化學共獲機構3次調研,硅烷科技、恒立鉆具、云創數據、威貿電子分別獲得2次調研,其余公司均獲機構1次調研。
分行業來看,除科達自控、志晟信息和云創數據屬于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外,其余16家公司均來自制造業。這些制造業公司主要分布在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電子設備制造業等細分領域。
北京利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合伙人常春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獲機構多次調研的公司來看,多數是細分行業龍頭,競爭優勢明顯。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今年以來,康普化學股價漲幅達35.82%;硅烷科技股價漲幅達22.65%。此外,科達自控、貝特瑞等股價漲幅超10%。這些公司股價均處于向上趨勢中,未來有望給投資機構帶來高額收益。
對于機構投資者頻頻調研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原因,渤海證券做市業務負責人張可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北交所有效擴容市場,利好機構投資者;另一方面,北交所多家專精特新企業在產業鏈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機構在布局產業鏈核心企業時會關注北交所企業。
競爭優勢備受關注
在調研中,公司競爭優勢、研發投入、未來布局等相關問題被頻頻提及。科達自控、富士達、康普化學等公司都被問及相關問題。
例如,對于“公司相關板塊業務的主要競爭優勢及行業地位如何?”,科達自控回復稱,一是公司深耕智慧礦山領域20多年,在提供煤礦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方面具有極強的技術競爭力;二是公司地處“晉陜蒙”煤炭金三角核心地域,相較于競爭對手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三是公司利用多年的技術積累形成了“一體兩翼”商業模式,能夠為客戶解決難題、增強客戶黏度。
康普化學在機構調研時表示,由于濕法冶金工藝不斷普及,以及健康、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酸霧抑制劑作為一種新型健康、環保的綠色工業助劑,也會逐漸在全球市場中普及。
展望北交所投資機會,常春林表示,目前北交所正處于“提質增量”的關鍵階段,新三板掛牌條件的調整將為北交所提供更多優質“生源”,也將助力北交所加速形成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資本市場或將更多關注于具備扎實技術研發能力、擁有核心技術壁壘、經營穩健、投資價值逐漸凸顯的企業,投資者對其進行長期價值投資,有望獲得穩定收益。
劉靖表示,在宏觀經濟逐步復蘇的背景下,今年北交所市場將迎來估值修復,疊加上市公司產能釋放和新品放量,將有助于公司業績增長。整體來看,今年北交所投資機會將明顯好于去年。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