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內地與香港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簡稱“互換通”)正式上線運行。其中,“北向互換通”下的交易于當日先行啟動。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數據顯示,上線首日,20家“北向互換通”報價商與27家境外投資者通過交易中心系統達成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162筆,名義本金總額82.59億元人民幣,覆蓋境外銀行、境外券商、境外資管產品等各個類型境外投資者,交易品種包括Shibor和FR007。
境外投資者踴躍參與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的首批“北向互換通”報價商名單中共包含20家機構,分別為10家中資銀行、6家外資銀行和4家券商。
《證券日報》記者從工商銀行獲悉,作為報價商和上海清算所合作銀行之一,工行積極參與境內銀行間市場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針對企業客戶在貸款、票據融資和債券發行等過程中的利率避險需求,積極提供解決方案,協助客戶通過金融衍生產品管理利率風險。
記者還從交通銀行了解到,5月15日,交行總行作為報價商與11家境外金融機構達成12筆“互換通”交易,交易金額共計4.7億元人民幣,包括FR007(銀行間7天回購定盤利率)、Shibor3M(3月期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等多個基準品種。此外,交行香港分行作為境外參與機構也成功在“互換通”項下完成首批交易,各品種交易金額共計4.3億元人民幣。
中信銀行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當日該行與中銀香港、匯豐銀行、信銀國際、東方匯理、法巴銀行等多家境外投資者達成利率互換交易。
外資銀行方面,《證券日報》記者從匯豐銀行獲悉,其已協助鼎亞(Dymon Asia)等多家境外機構直接參與到內地銀行間利率互換市場,并在首日完成交易,浮動參考利率涉及FR007和Shibor3M。
匯豐中國副行長兼資本市場及證券服務部聯席總監張勁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北向互換通’啟動首日,境外投資者交易活躍,積極參與到流動性更好、交易品種更豐富的境內人民幣利率互換市場。”
渣打集團位于內地、香港和倫敦的多家成員行也全面參與了“北向互換通”的首日交易。其中,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渣打中國”)作為首批“北向互換通”報價商,為境外投資者提供內地銀行間金融衍生品市場的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報價;渣打銀行(渣打英國)作為五家能夠提供“互換通”客戶結算服務的銀行之一,為國際投資者通過“互換通”進行的衍生品交易提供客戶結算服務。
同樣作為首批“北向互換通”報價商之一的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以及德意志銀行也于5月15日與境外投資者完成首筆“北向互換通”交易。
德意志銀行全球新興市場中國區交易總監、德銀中國上海分行副行長徐肇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作為首批報價商,我們明顯感受到市場的熱度,首日交易非常活躍,在岸做市商積極報價,海外投資者高度關注并踴躍參與,無論是成交金額、成交量、還是成交頻次等都反映出海外投資者對‘互換通’的歡迎和認可。”
外資看好人民幣資產
中國人民銀行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末,境外機構在中國債券市場的托管余額為3.3萬億元。隨著境外投資者持債規模擴大、交易活躍度上升,其利用衍生品管理利率風險的需求持續增加。
根據人民銀行公布的《內地與香港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管理暫行辦法》,“北向互換通”境外投資者現階段可在銀行間市場開展符合集中清算要求的人民幣利率互換,可從風險管理的角度更好地對沖利率風險。
“‘北向互換通’開辟了一條綠色通道,可以使境外的投資者直接參與中國內地的利率互換市場,針對其在境內債券市場的投資做好相關利率風險管理。”渣打中國副行長、金融市場部總經理楊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與離岸利率互換市場相比,中國內地的利率互換市場規模更大,流動性更好,將會更好地滿足境外投資者參與投資中國債券市場及利率風險管理的需求。
在徐肇廷看來,“互換通”將會聯動中國銀行間市場的平盤需求,為中國銀行間市場引入更豐富、更多元化的投資者和交易類型,豐富市場的活躍度,提升交易量,穩定市場并減少波動。
“‘北向互換通’對促進境內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發展,構建高水平金融開放格局具有重要意義。”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環球金融市場部總經理楊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北向互換通”上線后,境內利率互換市場一定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境外投資者參與。
“對于全球投資者來說,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新興市場,人民幣資產是其全球投資組合的重要組成部分。”楊京表示,“互換通”的落地為海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利率風險對沖工具,將為海外投資者進一步深入參與中國債券市場保駕護航,提升外資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的信心。
德意志銀行宏觀及新興市場業務中國區銷售總監陶冶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作為首批報價商,德意志銀行十分看好‘互換通’給外資銀行帶來的發展機遇,我們配置了成熟的業務團隊,期待充分發揮跨境業務優勢,協助國際投資者把握時機積極布局,分享中國市場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