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記者 馬嘉 文/圖)小毛驢為村民“馱”來了致富增收的好日子。金秋九月,中國商報記者走進內蒙古武川縣、和林格爾縣的驢產業基地看到,一排排寬敞明亮的驢舍整齊排列,飼養員正忙著給毛驢喂食、受精,鄉鎮企業家們則打算將“驢生意”擴大到億元產值。
養一頭驢的利潤在3000—5000元。
小毛驢“馱”來特色產業
內蒙古武川縣、和林格爾縣走出了一條“養驢致富”的發展之路。走進位于和林格爾縣的內蒙古草原御驢科技牧業有限公司,上千頭豐腴健碩、黝黑發亮的毛驢“閑庭信步”,有的正悠閑地吃著飼料,有的正在接受飼養員、科研人員的“層層檢驗”。
這些小毛驢讓當地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內蒙古草原御驢科技牧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白晉宇向中國商報記者介紹,養驢、驢駒、驢奶回購、飼草料訂單生產回購等環節都能給村民帶來收入。比如企業在村里招工,帶動農戶每人直接年增收4萬元。企業也會倡導農民種植谷草、玉米青貯等用作飼料,農民在每畝地上可增收200—300元。企業通過訂單生產收購飼草料方式,以牧場為中心輻射周邊多個村,帶動當地農戶600多戶發展。
“養毛驢就是養‘小銀行’。” 養驢能手杜江興對記者表示,“養頭育肥驢,眼看著它在育肥期一天長一斤多肉。今年毛驢的利潤挺高的,養一頭驢的利潤能達到3000—5000元。”
縣城里的驢奶生產車間。
今年,武川縣還引進了特色驢產業,打造出“內蒙古第一杯鮮驢乳、發酵驢乳”。走進內蒙古驢哥乳業有限公司可以看到,年產500噸超高壓滅菌鮮驢奶生產線、年產300噸驢酸奶生產線和年產50噸凍干驢奶粉生產線已建成投產。
內蒙古驢哥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子強正盤算著研發生產食品阿膠、驢胎盤素、孕驢血、孕驢尿等驢產品深加工全產業鏈產品。
“我們與武川縣政府簽訂了4.5億元規模的投資意向協議書,公司預計可以帶動當地超過千名農牧民就業和創業,為當地農牧民每戶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 李子強說,“我們希望未來大家提到驢奶就能想起內蒙古武川縣,爭取把驢產業打造成上億產值的產業。”
數字化養驢準備進村
如今,通過后臺大數據已經能夠實現棚舍喂料、通風、光照、溫度、消毒、清糞等工作的自動管控,采用大數據的科學分析不僅能給毛驢提供自動恒溫、保濕等飼養環境,還能精準定量飼喂。北京歷源金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振宇正準備把一套毛驢飼養的“智能模式”帶進村里來。
“養殖戶能實時看到每個月的飼養成本。” 姜振宇對記者表示,“像養殖戶采集驢奶,不知道自己的成本,經常是到了年底的時候發現自己虧錢了。很多客戶找到我們,就是希望能清楚掌握每個月的成本,把利潤最大化。”
“科技養驢”是把驢產業發展壯大的關鍵途徑。中國畜牧業協會驢業分會會長、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延濤表示:“驢產業是小產業,產業成熟度低、科技水平不高,特別需要借鑒、引進成熟行業的技術、標準、商業模式和人才,每位從業者要目標高遠、胸懷遠大,要以科技養殖、高效養殖為目標,勇于走出去,積極請進來,實現產業的快速升級。 ”
“數字化手段不僅實現了高質量產出,還突破了傳統管理方式難以長期準確反饋養殖基數以及責任追溯困難等監管短板。”姜振宇表示,“奶牛、生豬產業在這一方面都很成熟了,我們希望把這一模式盡快應用到驢產業中來。”
“抱團效應”帶來規模化效益
產量少是制約驢產業發展的一大因素。山東聊城大學毛驢研究院院長王長法一直帶領研究團隊解決從散養到規模養殖的瓶頸技術問題,他也多次來到內蒙古武川縣、和林格爾縣嘗試新技術、新成果的應用。
“離毛驢產業規模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市場培育周期、產業深度融合以及觀念的轉變等都需要經過時間的考驗與沉淀。”王長法表示,“很高興能看到內蒙古有很多企業家在探索、延伸產業鏈,驢肉、驢奶的價值遠遠沒有開發出來。像驢肉火燒還屬于低端產品,驢奶的脂肪含量比脫脂牛奶還低,而且在所有奶制品中營養價值是最高的,但還有很多消費者不知道驢奶。”
第八屆中國驢業發展大會上的驢產品。
在9月15日召開的第八屆中國驢業發展大會暨驢奶產業發展研討會上,中國畜牧業協會秘書長沙玉圣表示:“驢全身都是寶,驢皮、驢肉、驢奶本身就是一個有機整體,按照現在的生產量和需求量,驢肉生產和缺口還是很大的,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假驢肉充斥市場,用馬肉代替驢肉,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直接影響了驢肉的生產和銷售。目前驢奶也還是一個小眾產品,生產企業規模不大,也沒有什么知名的品牌,老百姓心中也未形成什么印象。我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企業把驢產業發展壯大。”
全國畜牧總站黨委副書記聶善明表示,驢產業是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探討驢產業的發展方向和前景,離不開畜牧業的整體發展大環境,內蒙古是我國驢存欄最多的省份,武川縣在打造驢產業一體化發展鏈條方面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們希望在優勢產區政府的大力推動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下,驢產業能夠進一步發展,在推進精準扶貧、實施鄉村振興、促進邊疆及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作為一個弱小產業,發展既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更離不開產業內的團結合作、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王延濤表示,“大家要齊心協力、抱團發展,共同把經營的事做好,把產業的事做好,把共同利益維護好。”
責任編輯:李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