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伊始,科技型中小企業就收到了一份實實在在的“大禮包”,在享受減稅降費等普惠政策紅利之外,還額外迎來專屬政策紅利。
3月5日上午,當齊齊哈爾華工機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立富聽到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時心情激動。會后,他在連線科技日報記者時說:“本次將比例提高到100%,真正體現了國家對創新型中小企業支持力度,此項政策不僅為中小企業解決了研發資金問題,同時也體現了國家鼓勵創新、支持創新的態度。”
齊齊哈爾華工機床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創新研制專用設備為主的中型科技型裝備企業,在研發創新方面投入較大,疫情期間,企業生產成本、研發成本仍在加大。周立富算了一筆賬,這項提高加計扣除比例政策利好真正兌現后,每年可節省近100萬元。
“這項政策不僅為負重前行的創新型企業起到了減負的作用,無疑也對受疫情影響承受能力較弱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是雪中送炭。”周立富說。
“這是國際通行的一個做法,我們國家實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從最初的50%提高到75%,再到現在對中小科技企業提高到100%,足見國家對產業技術進步、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方面從財稅政策上給予的巨大支持。”黑龍江省科技廳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處處長王喜林認為,“我相信這將強有力地助力黑龍江省老工業基地改造,一方面是促進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升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提升企業自身的研發能力和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哈爾濱千慧科技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黑龍江龍匯稅務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宋奇慧的日常工作就是為科技型企業提供科技服務和政策解讀。她認為:“國家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減稅政策后,企業稅負小了,就能實現‘輕裝快跑’,同時也為傳統型企業提檔升級開展科技創新提供有力支持。”
黑龍江省科技創新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吳雪弘談道,該政策對準的是企業研發投入,通過稅收杠桿,一方面降低企業稅負,一方面促進企業將更多資金投入研發,為企業發展增添動力,也促使企業盡快加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行列,如此能享受到更多科技扶持政策,讓企業創新發展進入良性循環軌道。
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開幕會結束后,財政部部長劉昆在首場“部長通道”中接受采訪時表示,要精準研究細化出臺政策,保障減稅降費政策落地生效。讓減稅降費的“真金白銀”盡早落到企業、惠及個人,更好實現“放水養魚、水多魚多”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