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技術改良,轉型升級注冊了“蕎管家”商標;通過技術引進,讓羊肚菌落戶當地;通過技術創新,糞污變成有機肥,助力鄉村振興綠色高效發展……今年以來,內蒙古通遼市庫倫旗的鄉親們親身感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科技力量帶來的改變。
技術轉型:賦予特色產業“新功效”
庫倫旗的蕎麥種植歷時超過1000年,蕎麥始終是當地的主要糧食作物。為此,庫倫旗依托蕎麥“國家原產地證明商標”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既有品牌優勢,啟動實施了蕎麥振興計劃。
作為全旗重點培育的龍頭企業,扣河子鎮平安村蘊綠菌業食品有限公司通過運用“公司+基地+農戶”的訂單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模式,建設苦蕎試驗基地2000畝,開展苦蕎新品種對比示范、苦蕎良種與種子提純復壯,截至目前已經篩選出適宜庫倫旗種植的新品種3個。
2019年,蘊綠菌業運用先進適用技術,通過改技術、改工藝、改設備,實現企業提質增效、科學發展,建立袋用茶自動化生產線1條,轉型升級注冊了蕎管家商標,成為庫倫旗首家以生產蕎麥茶為主的企業。目前有自動化生產線2條,日均生產黑苦蕎茶1000斤,年利潤可達到200余萬元。
今年,企業又通過與內蒙古民族大學積極對接,牽線搭橋將內蒙古民族大學的3項專利產品,蕎麥復合乳、蕎麥醬油、蕎麥芽茶委托授權給蘊綠菌業食品有限公司,進行大批生產。
庫倫旗農牧和科技局副局長紀曉東表示:“聚焦提升‘庫倫蕎麥’品牌價值,庫倫旗正在持續加強校企產學園合作與科技項目建設,積極突破技術障礙,促進企業科技成果轉化,使庫倫蕎麥產品知名度不斷提升、市場不斷擴大。”
技術引進:增添支柱產業“新品種”
記者在庫倫旗水泉鄉水泉村果蔬菌設施農業產業基地見到,種植戶正忙著采收成熟的羊肚菌,小心翼翼地采摘、整齊有序地擺放、輕拿輕放到烘干機內烘烤,準備裝袋遠銷。在庫倫旗,羊肚菌是絕對的新奇特產品,它到庫倫旗的時間僅有2個月。
“這茬羊肚菌是在二月初才試種的,僅過了2個月就成熟了,而且非常成功,僅1畝地就收獲了近600斤,按市場價鮮貨每斤80元算,收入就可達5萬元,烘干后每斤售價更能達到800元。目前產品都有了訂單。”水泉村黨支部書記王偉光告訴記者。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庫倫旗將大量的農業資源和技術資源下沉匯聚到鄉村,積極引進羊肚菌、黑番茄、櫻桃、錦繡海棠等新型種植品種和鴕鳥、梅花鹿、稻田蟹、賽馬等新型養殖品種,努力營造奇、優、特產業發展環境,打造集研發、種養殖、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為農民增收致富開辟新路徑。
技術普及:挖掘農村產業“新動力”
庫倫旗牲畜存欄總量達到71.5萬頭,每年都會產生大量糞污。這幾天的庫倫旗,50輛撒糞車全面投入使用,日夜田間作業。為減少養殖業的規模發展對區域環境的影響,庫倫旗積極探索實施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建設27000余平方米儲糞場,全力推動糞污變成糞肥,目前全旗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已達85%,既美了鄉村,又肥了農田。
“我們家養80余頭牛,每年春季撒糞是一件頭疼事,一點一點往地里拉糞、費時費力人工撒,撒得還不均勻,今天村黨支部派專用撒糞車幫助撒糞,輕松把這個‘心病’給我解決了?!睅靷愭偵橡B畜牧嘎查村民斯琴畢力格對撒糞車項目豎起大拇指連連夸贊。
為有效激發科技人才活力,庫倫旗充分發揮“三區人才”、科技特派員、農牧系統科技培訓服務團隊力量,線上線下同步開展肉牛羊養殖、飼草飼料、設施農業、節水農業等實用技術培訓,引導農牧民掌握一技之長,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