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萬余人
近5年來,湖北累計選派各級科技特派員3.4萬余人,領辦創辦各類企業7854家,推廣新技術新品種近2萬項,幫助培訓新型農民579萬人次,直接帶動農戶116萬余戶,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本報記者吳純新 通訊員蘇歷華 張一博
“教授每個月都會來,帶著我們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5月上旬,湖北省開啟萬名科技特派員助力鄉村振興行動,1萬名科技特派員奔赴荊楚鄉村,以科技之力推進湖北鄉村振興。
創新選派機制,科特派有的放矢
湖北省的萬名科技特派員從哪來?主要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和湖北各級農技推廣機構。科特派往哪里去?茶葉、優質稻米、菜籽油、小龍蝦等湖北十大重點農業產業和區域優勢特色產業是重點領域,服務領域將從單一的種植養殖科技拓展到生產性服務業。
與以往不同,湖北在科技特派員的人員選派上采取了新辦法。
“農業農村的技術需求非常大,今年科技特派員的選擇和支持方向上更加精準。”湖北省科技廳副廳長吳駿介紹,今年是先提需求,再由科技人員“揭榜”到一線去服務,新增更多非農院校為科技特派員派出單位,吸納更多“田秀才”“土專家”加入科技特派員隊伍。
創新科技特派員選派機制旨在精準對接,基層的切實需求就是科技人員努力方向,也是科技部門的職責所在。
據介紹,近5年來,湖北累計選派各級科技特派員3.4萬余人,領辦創辦各類企業7854家,推廣新技術新品種近2萬項,幫助培訓新型農民579萬人次,直接帶動農戶116萬余戶,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涌現出游艾青、馬徐發、聶紅麗、許澤民和彭宣國等一大批先進典型,逐步形成湖北科技特派員特色模式,科技特派員助力精準扶貧工作做法被編入《精準脫貧中國方案》。
此外,這批特派員里,還有不少信息技術“大咖”,他們將帶著云計算、物聯網、智能控制與決策的“黑科技”,奔赴田間地頭。
此前,湖北省科技特派員、中南民族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教授帖軍在恩施州鶴峰縣調研時發現,春茶收購旺季,茶農上午采茶下午繳茶,晚上8點結束散鮮葉收購,隨后還得花四五個小時清理臺賬,工作直到凌晨。針對該痛點,帖軍和團隊研發出“有機硒茶質量管理與追溯智能系統”,茶農只需3次掃碼,即可打印小票領款,整個過程30秒內完成,極大提高茶企工作效率。“計算機技術可以將數據進行二次挖掘和分析,幫助農戶更精準地解決問題。”帖軍說。
一線答疑解難,鄉村發展盡顯“科技范兒”
“長江刀魚是長江三鮮之首,我們希望通過人工繁育的方式把它給養出來,讓它能出現在大眾餐桌上。”湖北省科技特派員、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教授高澤霞帶著多項國家專利和多個魚類新品種,與多家企業、合作社達成合作。
高澤霞說,科技特派員工作實質就是想農民之所想,幫助農民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難點和痛點。將水產養殖新技術和新產品在養殖戶中推廣應用,如生長快、抗病抗逆能力強的黃顙魚、小龍蝦,吃飼料的鱖魚、無刺的武昌魚等等新種系,池塘養殖零排放的圈養技術、池塘大蝦養殖技術、工廠化鱸魚養殖技術等,實現科技價值。
畢圣泉酒業始創于20世紀70年代初,是大別山區域英山縣農產品深加工重點企業。“古泉清”酒早在20世紀80年代曾多次獲得過省部級優質產品獎,后因技術落后,企業發展一度陷入困境。
“最初對接時,酒廠已瀕臨破產。”湖北省級科技特派員、湖北工業大學汪江波教授便承諾,他和團隊會持續幫扶酒廠5年以上,把產品品質搞上去。
2016年以來,汪江波帶領團隊在酒廠駐點開展技術幫扶,攻克一系列產業技術難題,形成多項技術專利。“汪教授他們幾乎每個月都來,有時候待差不多半個月,帶著我們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畢圣泉酒業相關負責人說。
汪江波協調該公司與湖北工業大學釀酒中試基地共同成立技術研發中心,配置科學儀器和實驗設備。“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建立這個研發中心,可以幫助企業提升自身技術實力、研發水平、分析檢測水平。”汪江波說。
同時,汪江波團隊改進酒廠封窖方式,研制不銹鋼蓋水封裝置,使出酒率提升8%,優級品率提升3%。還利用重蒸技術和酒體設計技術,提升原酒品質。在產品上,引導企業研發新產品,開發新產品20余款。
去年,科技特派員聶紅麗成立湖北首個科技特派員工作室,以工作室為載體,聯合組織各級科技特派員開展技術培訓,線上培訓達2萬人次,線下培訓500人次,輻射柑農2000戶以上。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