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學省部共建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于2021年10月投用,是我國大數據領域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圖為工作人員在貴州大學省部共建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算力中心巡檢。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攝
【奮斗青年說】
近十年來,大數據成了貴州對外展示的一張靚麗名片,為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貴州筑巢引鳳,吸引了一大批科技巨頭。貴州一方面緊鑼密鼓進行產業布局,另一方面堅持推動大數據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作為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區,貴州的數字經濟增速連續7年位居全國第一。如今,“東數西算”再度為貴州帶來了戰略機遇。因為,這里是全球集聚超大型數據中心最多的地區之一。
在貴州大學西校區一棟檀色大樓的外墻上,“省部共建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字樣引人注目。這是我國大數據領域當前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
籌建之初,陳玉玲跟隨導師楊義先教授從北京郵電大學來到這里。
身為國內大數據安全領域的頂尖學者,2016年,楊義先被引進到貴州。彼時,貴州省正處于大數據發展的探索期,在貴州省委、省政府的推動下,貴州省科技廳以貴州大學為依托單位,集全省之力籌辦省部共建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是貴州為支撐大數據發展所布下的“先手棋”。
楊義先和團隊的到來,讓籌建工作有了“領頭雁”和“引路人”。
艱苦條件下迅速進入狀態
“籌建之初,條件非常艱苦,整棟樓只有一個保安,基本的辦公條件都不具備。”初來乍到,陳玉玲迅速進入狀態,充當起“大管家”,把一切收拾得妥妥帖帖。緊接著,從立項評審,到開始籌建,陳玉玲全身心投入其中。
而讓她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在導師楊義先帶領下,團隊領銜揭榜貴州省科技廳面向全球發布的技術榜單——公共大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關鍵技術,攻克了公共大數據安全領域關鍵技術。
事實上,從2015年開始,省部共建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就圍繞數據“聚通用”開展了一些技術研究。并且它還承擔著大數據人才培養的重任。
陳玉玲坦言,在原本就是科技洼地的貴州,筑巢引鳳并不容易。因此在幾次碰壁之后,團隊不再到處盲目找人,而是潛心研究引才計劃,或著眼身邊人,從師門“下手”,或瞄準一些貴州籍人才,量身打造引才政策,很快便取得了突破。
“實驗室這些年的建設和研究成果,帶來了很多突破。”陳玉玲說,在導師楊義先的帶領下,實驗室很快打破僵局,承擔了國家級、省部級及其他項目60余項,獲批科研經費9000余萬元。
2021年10月,省部共建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掛牌成立。僅5年多時間,就建成了一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這在全國并不多見。
已經形成一支百人科研隊伍
在楊義先、馬建峰和李少波三任主任的接力下,該實驗室聚焦公共大數據融合與集成、公共大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塊數據與區域治理三個方向,積極構建數據要素加工、處理、共享、流通技術與規范研究體系,有效突破數據安全及“聚通用”等一批關鍵技術,為貴州乃至全國大數據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截至目前,省部共建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已經形成一支百人科研隊伍。面對“東數西算”的戰略機遇,該實驗室建成了公共大數據科研平臺與算力中心,具備了PB級的分布式存儲能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經濟社會主戰場,該實驗室積極布局,先后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簽訂“天文大數據聯合實驗室”共建協議、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共建“數字經濟戰略研究中心”……
“眼看著實驗室從無到有,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肯定,我對能有幸參與建設和運營感到無比自豪。”短短幾年間,陳玉玲已經成長為貴州大學教授,學術成果豐碩,還獲得了貴州省青年科技獎。如今的她,是實驗室的主任助理,依舊四處奔忙。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