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科技4月13日訊 4月12日,“第八屆中國能源發展與創新論壇”在北京舉辦,并對在 2022 年中國能源領域表現突出的創新企業家、創新工程以及創新產品進行表彰。能鏈控股創始人、CEO戴震獲評“踐行雙碳目標2022年度杰出創新企業家”。
在活動現場,論壇組委會給了這樣一段頒獎詞作為戴震獲獎的理由:
“他是能源低碳發展之路上的新銳企業家,以獨辟新徑的睿智,打造了卓爾不凡的品牌。數字化、去碳化、品牌化,他成功的為能源賦予了‘高效’與‘智慧’的新標簽。他所打造的團隊,正在成為能源變革之路上的一支硬核排頭兵。他是能鏈創始人、CEO戴震。”
創新是引領能源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造未來能源。當前,以科技創新為主線的能源轉型加速推進,可再生能源、儲能、氫能、智慧能源、非常規油氣、核能等一大批新興能源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成為全球能源向綠色低碳轉型的核心驅動力。
先進人才、杰出的行業領袖同樣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關鍵力量。與戴震一同獲評“踐行雙碳目標2022年度杰出創新企業家”的還有,吉林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才延福,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陸川等企業家。該獎項的頒獎方和活動主辦發之一的《中國改革報》能源發展周刊承擔著國家能源權威信息發布的重要職能,是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及各地方政府主管部門的權威媒體。
作為踐行雙碳目標的重要推動者,戴震在2016年創辦的能鏈,是國內最早專注于能源數字化的企業之一,以填補能源行業結構性空白的獨特價值切入市場,實現了快速發展,現已成長為全球領先的能源物聯網企業。在他的帶領下,能鏈通過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積極推動全鏈路節能減排、降本增效。2022年,能鏈實現全年碳減排215.9萬噸,減碳量較2021年提升108%。
能鏈到底如何踐行“雙碳”目標?從自身實踐來看,能鏈構建了“一減一替”方案,通過推動化石能源減排與新能源替換,雙輪驅動助力碳中和。去年9月,能鏈還與多家單位共同起草《數字化加油方式碳減排量評估技術規范 燃油汽車》團體標準,制定減排量計算標準化數學模型,填補了我國尚無公開適用的數字化加油方式碳減排核算體系的空白。能鏈還與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成立合資公司——中檢能鏈,面向交通能源全產業鏈,開展星級評定、標準化認證、企業碳核查、零碳項目評價等服務。
同時,能鏈通過促進充電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布局,持續推動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車進程。能鏈旗下的能鏈智電(NASDAQ:NAAS),作為中國充電服務第一股,構建起覆蓋國內超過350個城市的充電服務網絡,為油電切換按下“加速鍵”。截至2022年底,能鏈智電連接了51.5萬把充電槍,全年充電量達27.5億度,同比2021年增長123%,充電量占全國公用充電量20%。公司剛剛發布一款智能充電機器人,迎合無人駕駛電動車時代的到來,為充電服務提供高效便捷的出行補能體驗。
能鏈以“讓每個人都用上綠色能源”為愿景,公司的快速發展獲得了用戶和行業廣泛的認可,能鏈先后獲得全球新能源500強、國內外雙料獨角獸等多項殊榮,眾多實力股東中包括華潤資本、中金資本、招商局資本等國資股東占比60%。戴震曾榮獲胡潤百富頒發的“最受尊敬企業家·產業領袖”榮譽稱號,在2022年胡潤百富榜中位列1221位,作為1978年生人,也是能源領域進入百富榜最年輕的企業家之一。他曾連續兩年受邀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2022年的COP27大會上,戴震分享了能鏈圍繞“雙碳“目標在交通能源領域的數字化實踐,推廣“兩山”理念,指出碳中和是全球最大的共識和公約數,提出“碳中和外交”。
戴震表示,“作為能源變革時代的企業家,抓住歷史機遇,為用戶創造價值,給社會以回報,不辜負這個大時代,是自己的使命。對于能鏈而言,通過創新的技術、產品和模式,將中國的交通能源效率提效10%,讓中國碳排放減少1%,助力雙碳目標早日實現,是企業的使命。”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