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中科大生物系有3個課題入選,施蘊渝負責的“蛋白質分子設計的新技術研究”是其中之一。此后,她開始從事生物大分子計算機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并成為國內此領域的開創者之一。由施蘊渝主導的“生物分子結構與動力學的計算機模擬”項目,獲得1996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與1999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在施蘊渝看來,能夠和學生們共同探尋生物大分子世界的奧秘,既快樂又充實。
2022-09-26 10:02:19幾十年來,他以分子篩合成化學為突破口,提出無機合成化學的科學體系,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了分子篩的定向設計合成。在此基礎上,徐如人及團隊開辟了分子篩定向合成新路徑,使這一研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1980年,在意大利舉辦的第五屆國際分子篩大會上,徐如人作為中國科學家代表宣讀了論文。
2022-09-09 15:12:0270多年來,任繼周走過甘肅的每一塊草原,一年跑破一雙翻毛的皮靴。1956年,任繼周創建了我國第一個高山草原定位試驗站——甘肅天祝高山草原站。此后數十年,任繼周潛心草地農業研究,開創了草原分類體系、創造了劃破草皮、改良草原的理論與實踐,創建了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學,為草業科學的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做草原調查的過程中,任繼周經常接觸農牧民,他的思考領域也逐漸延伸到“三農”問題。
2022-08-15 21:29:49第一個光學平臺,對方報價3萬元,潘時龍不斷砍價,“到最后,50元、50元地往下砍。”潘時龍鼓勵學生把相關系統做到了比現有水平提高好幾百倍的成效。潘時龍告訴記者。潘時龍說,“我們突破了一些原理性問題,目前進入了實際應用階段。” 談起科學家精神,潘時龍表示,科研從無坦途,青年科學家更需要通過靜坐冷板凳產出真正的原創性成果,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2022-08-11 14:39:45楊銘宇攝將顯示器件像衣服一樣“穿”在身上,人們可能會覺得很科幻。 2022年,彭慧勝所在團隊研發的柔性顯示織物及其智能集成系統入選“2021年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基礎研究類;其研發的高性能纖維鋰離子電池規模化制備入選“2021年中國十大科學進展”。 彭慧勝帶領團隊深耕高分子纖維器件領域,率先創建出織物顯示器件。這項成果讓織物顯示器件像衣服一樣輕薄、透氣,可貼合在不規則基底上。
2022-08-11 10:35:292012年,周濤將“大數據之父”舍恩伯格的《大數據時代》翻譯為中文,迅速引起國內對大數據的關注,更有人稱他為引進“大數據”的“國內第一人”。 周濤說,在大數據時代將“大數據”的概念引進,其實是一個悖論。實際上,在翻譯《大數據時代》之前,國內已有一些零碎的研究,只是政府、產業界以及公眾對“大數據”還不敏感。
2022-08-08 10:49:19全國模范教師薛法根在盛澤執教30余載,深受程開甲愛國奉獻精神的浸染與影響。程開甲小學成立后,擔任校長的他每學期組織學校開展大型科學家精神教育活動,讓學生循著程開甲求學與科研的足跡,從小培養家國情懷、科學精神。隨著“程開甲誕辰紀念活動”的開展,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的共識,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2022-08-03 18:12:23參加工作30多年來,李立毅及其團隊相繼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6項。李立毅說,項目建成后,原本許多需要在太空才能進行的實驗在地面就能夠完成。 “目前已有國內外11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與工程簽署了用戶協議,并已開展實驗計劃討論與合作交流。” 今年3月,李立毅成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胸前掛上了閃耀的黨員徽章。
2022-08-03 14:21:10緊接著,從立項評審,到開始籌建,陳玉玲全身心投入其中。陳玉玲說,在導師楊義先的帶領下,實驗室很快打破僵局,承擔了國家級、省部級及其他項目60余項,獲批科研經費9000余萬元。 截至目前,省部共建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已經形成一支百人科研隊伍。短短幾年間,陳玉玲已經成長為貴州大學教授,學術成果豐碩,還獲得了貴州省青年科技獎。
2022-08-03 14:20:32《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