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的醫技人員很難獨立完成某一臨床專科成果的轉化應用,團隊合作、協作才更有利于成果轉化。醫學科研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臨床,成果轉化是重要一環。如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發布的“華西九條”,通過提高成果轉化收益比例、加大成果轉化獎勵的稅收優惠、擴大橫向經費使用自主權、鼓勵醫技人員兼職和離崗創業等舉措,釋放創新活力,激勵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依托5G醫療專網支持下的高清視頻監控,蘇州市衛健委可通過遠程會診系統實時監測各醫院發熱門診來往人員、患者就診環境以及醫護人員安全防護是否到位,以隨時調整防疫工作部署。在蘇州市衛健委遠程會診系統大屏上,全市8家三甲及專科醫院共計11個院區發熱門診的實時高清視頻清楚地呈現著,來往人員影像清晰,現場環境一覽無余。戰“疫”伊始,蘇州市衛健委要求江蘇移動蘇州分公司快速完成包含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蘇州市立醫院、蘇州市兒童醫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等在內的8家醫院共計11個院區發熱門診的5G網絡覆蓋,并同步完成發熱門診的5G高清視頻監控部署。
同時,以5G、大數據、人工智能及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數字經濟迅速發展,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生鮮電商等行業迎來新一波高潮,部分地方政府專門發布文件,大力培育數字經濟新熱點,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提速。記者從阿里云了解到,大數據在疫情防控中主要有四方面優勢:一是快速搭建疫情防控系統,利用平臺和大數據優勢幫助地方政府精準防控。”以5G、大數據、人工智能及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正在成為各地經濟增長的新希望,部分地方政府已有相應文件出臺。
“云教育”激活線上學習,改變生活方式……在抗擊疫情中,“云服務”的應用價值愈發凸顯,不但成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復工復產保衛戰的重要力量,也彰顯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勁韌性。同時,中國電信也充分發揮5G和云網融合能力,打造遠程醫療云平臺,疫情期間免費為各級衛健委及醫療機構提供服務。近年來,我國網絡經濟發展迅猛,互聯網應用迅速普及、大數據技術不斷升級、企業及各行業信息化建設再迎高峰、智慧城市發展方興未艾……“云服務”亦成為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
工作人員在合肥京東方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線上作業。作為國內最早布局顯示面板制造的城市之一,安徽省合肥市的新型顯示產業實力強勁,先后入選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在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2023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城市及競爭力研究》中,合肥榮登“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城市”名單榜首。
2024-06-13 12:39:50光谷中心 以上均為“武漢一號”衛星獲取的武漢市部分區域影像圖。5月29日至5月30日,武漢大學陸續發布了“武漢一號”衛星獲取的武漢區域影像,在第八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之際,“上天”“接地”,展示最新科技成果。2024年5月21日中午12時15分,“武漢一號”衛星發射成功。該衛星自立項以來,從衛星設計、研制、裝調、測試、運控,到接收、處理與分發服務等環節,均由武漢大學相關研究單位完成。
2024-06-03 12:46:51AI,已經漸漸從科幻作品中來到現實,并且深刻地影響到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甚至已經讓一些人失去了工作。有人甚至哀嘆強大的AI將成為人類的“平替”,奪去所有的工作崗位,讓人類變得可有可無。今天咱們就來聊聊AI短期內還不能勝任哪些工作。盡管AI來勢洶洶,但作為人類我們不必自慚形穢,因為也有很多工作是AI目前難以勝任的,下面就列舉若干,供大家參考。
2024-05-29 15:47:04·2023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為2.76億部,支持北斗定位功能占比約98%。國內部分地圖運營商實現基于北斗高精度的車道級導航功能,支持交通事件的車道級預警播報,截至2023年底已支持在國內99%以上城市和鄉鎮道路使用。5月18日,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發布《2024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2023年國內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5362億元人民幣,較2022年增長7.09%。
2024-05-24 11:55:14記者5月12日獲悉,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醫學部主任顧曉松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王琦共同規劃與指導的“數字中醫人”近日在天津發布。據了解,“數字中醫人”通過手機移動端望舌面、問信息,采用人工智能算法進行多模態特征分析。
2024-05-16 17:05:16近日,記者走進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見到了這尊通高1.589米的“銅獸馱跪坐人頂尊銅像”。鮮為人知的是,它是由出自三星堆不同考古區域的文物,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跨坑拼接”而成,其組件分別來自2021年三號坑出土的銅頂尊跪坐人像、1986年二號坑出土的銅尊口沿以及2022年八號坑出土的銅神獸。井博表示,未來聯合項目組還將開展AI輔助考古線繪圖工具研發,提升我國文物考古研究的工作效率。
2024-05-14 19:08:42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郵輪項目部大型郵輪建造管理團隊和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2023年,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的成功交付,不僅填補了中國造船業建造船型的空白,推動船舶工業轉型升級,也進一步豐富了國家海洋戰略的實現路徑,大型郵輪工程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載體和精彩縮影。他是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郵輪項目團支部書記。2023年11月4日,這艘中國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正式命名交付。
2024-05-14 18:02:464月25日,在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開幕式重大成果發布環節,10項重大科技成果集體亮相。在光電信息領域,多項重大“芯”成果集中得到展示。國際首個全模擬光電智能計算芯片在智能視覺目標識別任務方面的算力,是目前高性能商用芯片的3000余倍,能效提升400萬倍,有望成為人工智能發展的有力引擎。光學晶體被稱為激光技術的“心臟”。對腦與智的探秘,科研人員也有了重大突破。
2024-04-26 09:23:43英德兩國研究人員首次創建了這樣一個系統,可將這兩個關鍵組件連接起來,并使用常規光纖來傳輸量子數據。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優勢,因為只要“竊聽”量子連接,就會破壞信息并提醒用戶。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物理系莎拉·托馬斯博士稱,將兩個關鍵設備連接在一起是實現量子網絡的關鍵一步。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盧卡斯·瓦格納則表示,允許遠距離位置甚至量子計算機進行連接是未來量子網絡的一項關鍵任務。
2024-04-22 13:43:19《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