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紅喜慶的“草莓路燈”、飽含創意的“草莓路牌”、琳瑯滿目的草莓主題樂園、科技感十足的草莓博物館……走進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寬敞潔凈的道路兩側,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大棚內彌漫著草莓的清香。路邊各種俏皮的“草莓”元素隨處可見,令人置身“草莓世界”。
長豐草莓小鎮草莓種植基地 長豐縣文化和旅游局供圖
長豐縣被譽為“中國草莓之都”“中國設施草莓第一縣”。近年來,長豐縣立足自身資源稟賦,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不斷深化農旅融合,大力發展草莓產業,著力打造“休閑采摘到長豐”文旅品牌,建設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體驗游項目,形成產業帶動、文化引領、鄉村旅游輻射周邊的鄉村振興大格局,一幅“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畫卷正鋪展開來。
產業興旺 鄉村旅游添活力
“今年草莓大豐收,果子甜,銷路特別好!”走進長豐縣水湖鎮蝶戀花草莓園,草莓的果香味撲面而來,草莓園老板蔣秀芝笑得合不攏嘴。在她身后成片的草莓大棚里,一個個又紅又大的草莓在綠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嬌艷,煞是誘人。
作為長豐縣較早一批種植草莓的農戶,蔣秀芝種植草莓已經20多年了。“以前在外打工,掙不到太多錢。結婚后,索性回到家鄉跟著父母學種草莓。”那時的蔣秀芝怎么都沒想到,自己的生活會因為一顆顆小小的草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最初的一兩畝地到現在的100多畝,蔣秀芝靠著種草莓逐漸富裕起來。去年11月初草莓上市至今,蔣秀芝的100多畝草莓園收入已達300多萬元。
草莓產業的紅火讓長豐鄉村旅游人氣越來越旺。“最近每到周末,來采摘的人絡繹不絕。特別是‘三八節’那天,足足有1500人!”面對突然激增的采摘游客,蔣秀芝喜笑顏開。
在蝶戀花草莓園西南側的一間透明大棚內,匯聚著大批前來采摘草莓的市民游客。與傳統草莓種植不同,此處的草莓采用超高壟省力化栽培,草莓種在約80厘米高的地壟上,不僅提高草莓品質,還讓管理和采摘變得更輕松。
“第一次體驗邊走邊采摘,沒有滿地的泥土,也不用彎腰,簡直太方便了!”提著滿滿兩大籃的“豐碩戰果”,來自亳州的范女士興奮地說。
“小草莓”種出“大產業”。目前,長豐縣草莓種植面積達到21萬畝,產量超過35萬噸,輻射帶動36萬人就業,草莓產業形成了覆蓋研發、生產、加工、包裝、儲運、銷售的全產業鏈服務體系。
“全縣農民收入近一半來自草莓經濟!”長豐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李峰表示,草莓已成為長豐縣農民致富的“金果子”、鄉村振興的“大產業”、鄉村旅游的“新名片”。
品牌增效 草莓飄香引客來
近年來,長豐縣以內引外拓的方式,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節慶活動、創新多元的文化和旅游營銷活動,有力地提升了長豐草莓的品牌影響力和長豐鄉村旅游的知名度。“休閑采摘到長豐”品牌愈發受到游客和市場的認可。
頒發長豐草莓“賽馬”獎、開展“科技強莓”戰略簽約、推出長豐草莓新品種、發布長豐文化旅游宣傳口號及logo……在今年3月舉辦的長豐縣第十九屆草莓文化旅游節上,長豐縣以“莓”為媒,不斷挖掘和拓展“長豐草莓”文化內涵,進一步推進文化與農業、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實現“以草莓為媒、以節慶會友、興富民產業”的目標,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動能。
依托“草莓文化旅游節”IP影響力,長豐縣采用“互聯網+”宣傳推廣方式,充分利用旅游節慶的聚集效應,不僅帶動了草莓銷量大幅提升,也帶火了周邊的旅游景區。
走進長豐縣義井鎮“水韻櫻田”櫻花基地,五千畝櫻花花開正盛,花團錦簇綿延數公里。游客徜徉在浪漫的櫻花海中,或合影拍照、或閉眼聞香。微風襲來,花瓣飛舞,花香撲面,構成了一幅人在畫中游的田園畫卷。
義井鎮副鎮長顧曉祥表示,草莓文化旅游節為義井鎮鄉村旅游發展帶來了活力和充足客源,來長豐摘草莓、賞櫻花成為不少市民游客周末放松身心的最佳選擇。
搭好文化臺,唱好經濟戲。為進一步提升長豐旅游的知名度、美譽度,近年來,長豐縣文化和旅游部門相繼開展“莓”好長豐迎客來、“莓”好長豐草莓采摘自駕游等系列文化和旅游活動。還舉辦了長豐縣農民豐收節、桃花節、櫻花節、龍蝦文化旅游節等節慶活動。
李峰介紹,下一步,長豐縣將充分發揮節慶活動對區域經濟和產業的帶動作用,以旅促農、以旅助農,唱響“休閑采摘到長豐”品牌,打造“一鎮一業一特色”“一村一品一亮點”,讓長豐縣鄉村振興“有格局”“有特點”“有內容”“有品質”。
農旅融合 托起群眾致富夢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群眾生活富裕是根本。“草莓經濟”不僅讓種植戶們嘗到甜頭,也帶動長豐休閑農家樂產業紅火起來。
位于長豐縣崗集鎮的北城生態養生莊園內,57歲的農家樂老板張文慶最近忙得不亦樂乎。“一到周末莊園就全面爆滿,食客都是來采摘草莓和賞花的游客,現在預訂吃農家菜的游客已經排到了4月中旬。”
2012年,祖籍滁州定遠的張文慶經朋友介紹第一次來到長豐,一眼便愛上了這里。“長豐鄉村風景好,離市區又近,草莓品牌更是全國知名,在這開間農家樂生意一定好!”
出于對“長豐草莓”品牌價值的認可和對未來鄉村旅游發展的信心,張文慶成為長豐最早一批吃上螃蟹的人。12年間,張文慶的農家樂已發展成為占地200多畝,集餐飲、采摘、垂釣、賞花、團隊拓展于一體的大型田園綜合體。靠著熱情待客、細心服務,贏得了客人的肯定,生意日漸紅火,最多一天接待游客近千人。去年,他的農家樂年接待游客10萬人次,收入近500萬元。
近年來,隨著草莓產業的規模化、品牌化發展,長豐鄉村旅游邁入了發展快車道。一撥又一撥的采摘游客,讓張文慶忙得不可開交。“我在農家樂周邊承包了40畝土地種植草莓,靠著自家農莊引流,去年采摘收入七八十萬元。”
在長豐縣,因為草莓致富的不只張文慶。李峰介紹,今年長豐莓農又喜獲大豐收,鮮果銷售價格創歷史新高,畝均效益達4萬元,長豐草莓總產值和品牌價值預計都將突破百億大關,草莓已發展成為長豐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
一顆顆草莓,串起一個個村民的致富夢。長豐縣依托雄厚的草莓產業基礎,正逐步構建“草莓+旅游、科技、創意”的“草莓+”產業體系,讓小草莓撬動更長產業鏈,帶動更多農戶享受“莓好生活”。
李峰表示,下一步,長豐縣將深度挖掘文旅資源,全面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體系,積極培育文化和旅游經濟增長點,同時加強區域協作,提高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活力,重點推出一批鄉村旅游示范項目,將長豐“中國草莓之都”金名片推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