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春節前夕,在廣西靖西市安寧鄉果布村,一群特殊的“住戶”陸續搬進了一棟12層樓高的“洋房”。
這些特殊的“住戶”是當地鄉親們的致富寶貝——“二師兄”。
剛到果布村“樓房養豬”項目現場,記者就吃了個“閉門羹”。“這里是全封閉管理,人員進場得先消毒,并且隔離3天。”靖西市福喜樂養殖有限公司辦公室副主任孫寶柱說。
大山里的“洋房”其實是養豬場。 新華社記者 吳思思 攝
這個曾經的貧困村怎么蓋起樓房來養豬呢?
“村里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積僅0.57畝,過去產業發展相對滯后、成效不佳。”果布村駐村第一書記楊帆說,幫扶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和靖西市黨委、政府深入調研后,瞄準在果布村有一定基礎的生豬產業,選擇了集約化“樓房養豬”項目。“一棟樓里能養上萬頭豬,這是傳統養殖難以想象的。”楊帆說。
據介紹,項目共投入2700萬元,其中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幫扶700萬元,靖西市本級財政投入2000萬元,項目產權歸屬村集體所有,按照“公司+基地+村集體”的經營模式,收益按股分配到靖西市61個村。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棟12層的樓房在山弄間格外引人注目。據介紹,“入住”的豬仔通過專門通道進入場區,然后通過專用電梯運上樓層。
“樓房養豬”采用封閉式管理,各樓層溫度、濕度等可自動調節,溫暖舒適。喂料、排糞等操作都通過自動化控制完成。每層樓是一個獨立的集約化養豬場,可避免人員、物資、豬在各層間交叉流動,從而有效阻斷疾病傳播。
工作人員對防疫要求十分嚴格。“人員進場前要經過嚴格的消毒工序,再進行3天的隔離,確保不把外界病菌帶入場區內。”孫寶柱介紹,喂養人員在場區內與“二師兄”們一相處通常就是2到3個月。
“立體豬場”的其中一層樓。(受訪者供圖)
“現在樓里共有10名喂養員,通過現代化的智能喂養設備,他們可輕松管理5000多頭豬;每層樓都可以單獨隔離起來,形成可靠的生物安全屏障;各樓層通風通光效果更好,豬更健康了……”談及“樓房養豬”的好處,孫寶柱如數家珍。
雖然是養豬場,但記者在周邊行走,空氣中并無異味,這得益于項目配套建設的糞污智能化收集處理發酵系統。“我們通過這套系統可以把糞便污水處理發酵成有機化肥,然后以實惠的價格提供給村民。”孫寶柱說,這些有機化肥肥效更好,還能有效保護土質。
據介紹,12層樓最大容納量為1萬頭生豬,設計年出欄生豬2萬頭,目前進場的豬已有5400多頭。“群眾不僅能通過代養費分配方案享受生豬養殖紅利,項目還將帶動土地流轉和有機生態蔬菜作物種植。”楊帆說。
行走在果布村內,桑樹枝逐漸冒芽,果樹滿山遍布,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這個2019年脫貧的村子現已發展出“桑、果、煙”和“樓房養豬”等多個脫貧產業,群眾的“錢袋子”越來越鼓。
53歲的脫貧戶農寶心家有20畝左右的桑園,他告訴記者,桑園對肥料需求比較大,豬場的生態肥不僅實惠,購買也方便。“下個月就可以養今年的首批蠶了,準備養三四張蠶種,今年的收益肯定會比去年更好。”對于新的一年,農寶心信心十足。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