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春雪后,高原古城西寧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白色春衣”,降溫使行人加快了腳步,而在位于西寧市湟中區的多巴國家高原體育訓練基地里,卻是另外一番熱鬧景象——新春里,為了自己的夢想,隊員們依舊堅守在這里訓練。
多巴基地是中國乃至亞洲海拔最高的國家級高原體育訓練基地,面積大,適合耐力訓練,被國內外體育界譽為“鑄造金牌的工廠”和“培養世界冠軍的搖籃”。
2月24日,在多巴基地,青海體工一大隊柔道隊隊員冶承毓(前)和隊友呂尋才在訓練中。新華社記者 李琳海 攝
16歲的柔道隊員呂尋才家在山東鄆城,今年春節期間,他們一天都沒有休息。
記者在基地見到呂尋才時,他正和自己的隊友冶承毓進行技術“切磋”。一到訓練場,這對平日里的好兄弟立馬進入“訓練模式”,背抱、臥推……每一個動作都有板有眼。
“大年三十,隊里為我們準備了豐盛的年夜飯,大年初一我們又投入到了緊張的訓練中。作為運動員,一年到頭我們很少回家,過年給父母視頻拜年時,心里還是挺難受的,我非常想他們。”呂尋才說。
讓思念先回家,是每一個運動員對故鄉和家的惦念。
2月24日,在多巴基地,青海體工一大隊摔跤隊隊員嘎朝拉(前)和隊友在訓練中。新華社記者 李琳海 攝
26歲的嘎朝拉家在內蒙古赤峰市,是多巴基地青海體工一大隊的摔跤隊員,他已有四年沒有回家和家人一起過春節。這位蒙古族隊員不擅言談,平日想家時只是看著家的方向,望望月亮,用拼搏與汗水回饋父母和教練。
2019年,他曾獲得全國錦標賽自由式摔跤61公斤級冠軍,一枚枚獎牌成為他身上的勛章,鼓勵他向著更高的領獎臺邁進。
讓思念先回家,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35歲的馬存軍是青海體工一大隊的教練兼隊員,在上屆全運會自由式摔跤65公斤級的比賽中,他拿到一塊銀牌。
馬存軍接觸摔跤運動已有20余年,從一名稚嫩的選手到帶領隊伍的老將,他也經歷著蛻變。他說:“刻苦、鉆研、不服輸的精神是整個隊伍的制勝法寶。”
2月24日,青海省體育運動學校自行車隊隊員在多巴基地訓練。新華社記者 李琳海 攝
目前,多巴基地青海體工一大隊摔跤隊有32名隊員,其中男隊員20名,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梯隊,訓練館墻上“揮灑汗水 奮力拼搏 為國爭光 為省添彩”的字樣是他們對青春的注解。
讓思念先回家,是邁向“高原體育強省”路上每一個運動員追夢的腳步。
19歲的李瑩是青海省體育運動學校自行車隊的隊員,目前也是青海體工二大隊的試訓隊員,這個從摔跤轉練自行車的姑娘對這項運動有著特殊的愛。
“作為一名青海本地的隊員,從小我們就是看著環湖賽長大的,覺得穿著騎行服、風馳電掣的感覺特別帥,我要好好訓練,為家鄉爭得更多榮譽。”李瑩說。
2月24日,在多巴基地,青海省體育運動學校自行車隊教練吳佩倫(左)和隊員李瑩在訓練后合影。新華社記者 李琳海 攝
春節期間,在教練吳佩倫的帶領下,隊員們每天訓練8小時,在多巴基地繞圈騎行近40公里。李瑩今年最大的目標就是拿下全運會席位。
“在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的引領下,青海的自行車運動發展氛圍越來越濃,成了我們的優勢項目和重點項目。未來我們會帶好隊伍,培養更多好苗子,助力高原體育強省建設。”曾參加五屆環湖賽的吳佩倫說。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