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萬件禮物送到留守兒童手里堅持
8年!他們為留守兒童編織帽子圍巾
“同學們,大家想不想知道各位叔叔阿姨都給大家帶了些什么禮物呢?”近日,在一場捐贈儀式上,重慶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給孩子們送來了暖手袋、圖書和書包,這些書包里面還裝了文具、跳繩、愛心織物、凍瘡膏;江北區委宣傳部送來了御寒的沖鋒衣;紅櫻桃義工協會志愿者送來漂亮的圍巾、手套、帽子,王慶華如是說。
今年76歲的王慶華,是重慶渝中區大溪溝街道華福巷社區“開心編織隊”副隊長,已參加紅櫻桃“冬日針愛”志愿行動8年。她說,在“開心編織隊”里,年齡最小的是59歲,最大的是84歲。“這一次,我們從2020年12月5日‘國際志愿者日’開始編織,現在已織出帽子、圍巾和手套103件,希望山區的留守兒童用上我們編織的衣物,能夠抵御嚴寒。”
據了解,重慶市紅櫻桃“冬日針愛”志愿行動已經連續開展了8年。8年來,全市編織志愿者由最初的6000多人,發展到如今的30萬人;參與單位從開始的零星個體,發展到現在的60多所學校、100多家愛心企業以及80多個志愿服務組織;活動編織的成品超過127萬件,讓70萬人次的山區留守兒童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濃濃的暖意。
冬日雖冷,有愛就會暖。近日,重慶市第八屆紅櫻桃“冬日針愛”志愿行動捐贈儀式在渝中區七星崗通遠門城墻公園舉行。儀式后,志愿者們將分批把6萬余件圍巾、手套、帽子等愛心物資運送到高寒凝凍山區,作為新年的“最美禮物”送到留守兒童手中。
據了解,第八屆紅櫻桃“冬日針愛”志愿行動開展以來,在各區縣宣傳部、文明辦積極組織下,全市有4萬余志愿者加入編織志愿者隊伍,他們中有花甲老人,也有青春活力的在校大學生;有愛生如子的學校老師,也有辛勤奮進的企業職工;有普通的熱心市民,也有成功的愛心企業家。
為表彰活動中涌現出的有愛心、能奉獻、示范帶動作用好的編織志愿者及組織單位,活動現場還對胡方等100名“最美編織志愿者”、渝中區七星崗街道辦事處等60個“優秀組織單位”進行了表揚。
渝北區龍山街道旗龍路社區居民、退休教師高秀文榮獲“最美編織志愿者”稱號。她自幼因病導致腿部殘疾、行動不便,但聽說是為山區的孩子們送溫暖,以一己之力編織了10套圍巾、手套、帽子。高秀文說,自己一輩子和孩子們打交道,最怕孩子們挨餓受凍,只要為娃娃好,自己一定盡心盡力。
活動現場,一場時髦的學生T臺秀正在表演。小模特們身上穿戴的,正是志愿者們為高寒凝凍山區留守兒童編織的愛心織物。
“衣服穿著很暖和,帽子戴著也很暖和,感覺像得到了爸爸媽媽送的禮物,非常開心。”一張戴著黃色圍巾和帽子的小女孩照片出現在大屏幕上,這是巫溪縣文峰小學六年級學生田彩梅。照片攝于2013年,當時她才4歲,現在已經11歲了。
田彩梅已是7年的“冬日針愛”受益者。她的爸爸眼睛不好,在重慶做盲人按摩,媽媽在廣東打工,隔很久一家人才能相見。
“我的家鄉巫溪縣文峰鎮是高海拔山區,冬天的時候很冷,還會下雪。但是,每年冬天我會收到一份特別的禮物,那就是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們編織的圍巾、手套和帽子,雖然我不認識他們,但是這些毛茸茸的禮物讓我感覺爸爸媽媽離我不遠,我生活在一個有愛的大家庭。”田彩梅說。
田彩梅表示,雖然爸爸媽媽沒有辦法陪伴在她身邊,但她并不孤單。她的學校現在建成了鄉村學校少年宮,每天放學后,她最期待的就是在少年宮里參加各種各樣的興趣活動。
重慶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8年來,受到幫助的留守兒童有的已經考上大學,走出大山,改變了命運;有的已經參加工作,成為祖國建設的有用之才。“志愿行動帶給孩子們的,不僅是一件件御寒的衣物,更為孩子們帶來了向上向善的好品質,為他們種下了愛與希望的種子,幫助他們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記者 李國)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