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漫步在龍南市城區,處處可見綠意盎然,景色宜人,這座“圍屋之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每天清晨,住在金水社區柏果新區的廖大爺和老伴都會一起來到離家不遠的廉江南岸公園鍛煉身體。呼吸著清新的空氣,看著河邊翠綠的樹木,老兩口的心情格外舒暢。
龍南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以來,強化高位調度。成立了指揮部,專項調度創園工作,列入年度高質量發展考評重點工作;宣傳到位,先后在中央、省市等各大主流媒體刊登報道創建工作經驗好做法,并在市電視臺開設了創園活動新聞專欄等;舉措到位,認真抓好拆墻透綠、立體增綠、借地造綠、見縫插綠等綠化工作,扎實推進單位庭院、居住小區綠化美化工作;投入到位,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積極拓寬綠化資金渠道,并向全社會發出“三認”倡議,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綠化建管。
龍南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和保護城區山水自然資源,并形成了“兩環兩軸兩翼四心”空間布局,打造“三江六岸”宜居生態城市格局,適當引進馴化外來樹種;嚴格實施城市綠線管理制度,劃定城市綠線并對外公示,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綠化工程行政審批程序,加強公眾監督;把城區綠化建設與水體景觀和丘陵地貌相融合,并與傳統客家文化元素相融合,設計上注重藝術性與實用性相結合,民族傳統與地方風格相結合,傳統與現代園林造景手法相結合,建設了一批綠化精品公園,突出城市文化特色。
龍南市以滿足市民的實際需求為落腳點,高標準建設了一批集休閑度假、娛樂觀光等功能為一體的市民公園,如濱江公園、三江口公園、獅山公園等及一批小游園和街頭綠地,并合理有效利用城市拆遷騰退地、邊角地、廢棄地、閑置地等,將公園綠地建到居民家門口,讓廣大市民“開窗見綠、出門進園”,共實施了城區25處“口袋公園”建設,總面積8.12公頃;新改建主次干道都設置了綠化帶,開辟帶狀綠地,同時注重喬、灌、花、草的有機結合,已建成一批 “一街一景”綠化示范街,形成了以鄉土適生樹種為主干樹種的景觀道路,林蔭路覆蓋率達85.14%。先后完成了龍南大道綠化工程、迎賓大道景觀提升工程和金塘大道改造工程等,形成了林蔭型、景觀型、生態型、休閑型等各具特色的多維立體道路綠化網絡;扎實開展了“園林化單位”和“園林化小區”創評活動,園林式居住區、單位達標率50.61%;開展了第三次全市古樹名木普查工作,對全市古樹名木建檔立卡,掛牌編號,落實管護責任;選取了東湖公園、濂江公園共計8處開放試點區域開展試點工作,制作了開放試點注意須知、帳篷區等標識牌等硬件設施,讓市民能夠“走得進,坐得下”,給市民提供了良好的游園體驗。同時,倡導市民游客文明共享,做到“無痕”游玩,對亂丟垃圾、毀壞植物、使用明火、違規遛狗等不文明行為有公園保安及時勸導。
龍南市高度重視生態資源保護工作,全面實施“清河行動”,并完成了城市黑臭水體綜合治理、城區和龍頭灘環境治理等項目,同時有效解決城市內澇、集水蓄水等問題;充分挖掘歷史資源,積極開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高度重視歷史文化古跡保護工作,并在公園綠地建設中融入客家文化元素;生物多樣性得到保護,城市原生環境依然保留,既沒有挖山填水、改變原有地勢特征,也未毀林毀綠、破壞重要物種棲息環境,積極開展全市野生動植物清查、有害生物普查、本土重要景觀植物資源調查工作,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不斷加強。
五年練就丹青手,滿城風景入畫來?,F在的龍南,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景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