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障城區流動餐飲的食品安全,讓市民吃得放心,近年來舒城縣創新監管模式,采用協會化管理、市場化經營,規范城區餐飲流動攤販,推出便民餐車,既滿足了市民的日常需求,也提升了市容市貌。
堪憂:流動餐飲食品安全
小炸、雞蛋灌餅、手抓餅、炒面、飯團、臭豆腐……很多家長都知道,每到放學之際,校園附近就會莫名多出很多流動小吃攤販,他們基本推著小三輪車,或者從自己的店里架出在人行道上來售賣。
“這些小吃,我們家長也知道確實不夠衛生,都是放在馬路上,來來回回的車子那么多,灰塵也吃飽了,但孩子放學后都很餓,一出來看到有吃的,就非要吃。”一位正在接孩子放學的陳女士說。但她也表示對這些流動小吃的安全衛生擔心。另一位家長說:“曾經我因為給孩子在校園附近的路邊攤買了一串烤火腿腸,被孩子奶奶說了半天,說不衛生,吃壞了找誰負責。”校園附近的流動攤販越來越多,也正是因為孩子和家長有這樣的需求,才讓流動攤販屢禁不止。
正在城西農貿市場旁邊為女兒買千層餅的曹女士吐露了心聲,以往校園周邊流動小攤販的各類油炸、麻辣燙等小吃攤,小孩很容易被這些路邊小攤吸引。一些推著小車的商販們邊走邊吆喝著賣各種食品,讓人心煩意亂,狹窄的人行道也顯得格外擁堵。
執法:進程的難與累
為解決城區流動攤販多,尤其是學校周邊的老大難問題,舒城縣城管部門多次開展整治,發放溫馨告知書,規范商戶經營活動,勸離流動攤販。
縣城管執法大隊中隊長郭昌生介紹道,2019年之前,在城區經營的流動小吃攤點,基本沒有辦理過營業執照和衛生許可證,且由于是占道經營、流竄經營,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隱患。另外,很多商家為了利益最大化,進貨渠道更是五花八門,食品來源很難確定,安全沒有保證,衛生狀況令人擔憂。現在遠大港匯廣場經營小炸生意的鄒靜表示,以前送孩子上學時買東西,經常發現標簽上的生產廠家、生產日期都模糊不清,但價格便宜,很受中小學生歡迎。
據城管執法大隊副大隊長汪香介紹,雖然他們多次對無證經營的攤點予以取締,但由于這些小攤小販的流動性大,而城管執法力量相對有限,所以出現游擊戰和反彈現象嚴重問題。而城管執法人員最頭痛的莫過于面對小攤小販這些弱勢群體,勸而不走。這個時候,當他們開始執行“先行登記保存”(也就是先把經營物品登記收走)時,旁觀者一般都會用同情的眼光偏向小攤販,讓城管覺得頗為尷尬和無耐。
破解:“小吃攤點”有了合法身份
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舒城縣城管部門出臺了《流動餐飲車設置管理辦法》。經民政部門批準,城區流動餐飲經營戶于2019年1月11日自行成立了舒城縣小吃協會,從此這些流動餐飲經營戶有了自己的“娘家”,建立了身份備案卡,包含從業人員基本情況信息。此外,還實行統一經營模式、統一外觀、統一標示牌、統一經營時間、統一規劃場地、統一工作著裝、統一鋪設防油墊,并設計協會標志,讓流動餐飲有了合法身份,令老百姓吃得更安心。所有經營食品接受市場監管部門的定期抽查,以及城管部門和小吃協會人員的每周督查,發現問題現場糾正,對屢犯不整改的責令退出經營資格。
來自阜陽市的高治軍經營著手抓餅生意,他說:“有了小吃協會,流動餐飲經營戶合法登記,都自覺遵守相關規定,提升了城市品味,提高了市容市貌,而且生意更加穩定,家庭也有了固定收入。”
經營飯團生意的張志才,老家在高峰鄉,10年前陪兒子到縣城讀書,便開始在城區做點小吃生意,他的感觸最深。他說,以前和城管就是打游擊,城管來了就走,城管走了又來,有一次在跑時還差點發生車禍,聽說了成立舒城縣小吃協會,他第一時間就報名參加。
2021年,來自山七鎮的許純芳來縣城陪孩子讀書,買個三輪車經營點小吃,每天被城管執法人員“趕來趕去”。城管和協會人員過來和她商量,要她加入小吃協會。考慮到能平穩做生意,也能結束了風吹日曬的生活,便加入小吃協會。“剛開始生意不好,最初的一兩個月只能賺幾百塊錢。”許大姐說,但是幾個月后,許大姐的攤點逐漸建立起了口碑,生意也慢慢好起來,現在每個月都有不少的盈余。她自豪地向我們介紹做生意訣竅,靠的就是堅持。
“占道經營因投入小、成本少、獲利豐厚、對文化需求不高,使得大量流動人員趨之若鶩。”舒城縣城管局黨組成員、城管執法大隊大隊長朱思春表示。舒城縣小吃協會成立之后,由協會統一設置設施,派出管理、保潔人員進行管理和保潔,城管部門協助外圍管理,做到“攤走地凈,不擾民”。根據劃定區域的實際攤位數量,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城區目前確定115個流動餐飲經營點。此外,城管、市場監管、公安、規劃等部門也積極作為,承擔起相應的職能監管責任。舒城縣小吃協會黃軍會長表示,小吃協會在加大巡查力度的同時,他們將向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反映,根據具體情況劃定固定小吃攤位,辦理相關證件,組織經營者正規經營。
反響:市民普遍反應良好
在采訪中得知,這種模式一經推出,在市民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不少工薪階層對此表示支持,盼望著能進一步規范管理小吃攤點。
古城北路有安天盛世名城、青青家園等眾多住宅小區,以前,這條道路上每天都會從四面八方涌來賣小吃的商販,推著小車,占據著不足1米的人行道,行人只能從這些攤位中間穿插而過,時常擠滿人頭卻不見前行。到上下班高峰期時,這段路上回蕩著各種刺耳的叫賣聲,車流量大起來,且別說堵車,連自行車都難以通過。家住安天盛世名城小區的陶先生對這條路便是又愛又恨,愛是愛它的方便,吃點小吃不需要跑太遠;恨是恨它聲音嘈雜,道路擁堵。現在好了,沒有了攤販喇叭里肆意喧囂的叫賣聲,道路上本來擠滿的攤販被集中到了一起,道路也變得通暢了很多。
城關三小東校區的韋老師表示,曾經“臟、亂、差”的校園周邊環境得到規范治理,取而代之的是整齊劃一、干凈規范的小吃攤。相關部門對商販攤點進行定期檢查,保證學生和附近居民的食品安全。
舒城縣小吃協會的成功案例,得到其他同行的認可。近年來,周邊許多縣區組織人員前來實地參觀學習,并肯定了此舉既規范了游商的管理,又保障了食品安全,值得大力推廣和學習。
答疑:怎樣辦理入會手續
城市管理關乎一個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生活幸福指數。“地攤經濟”一頭連著居民生活,一頭連著經濟復蘇,是體現城市活力的“晴雨表”,而少數商販錯誤地認為“煙火氣”等同于隨意占道亂擺攤設點。縣城管局充分借鑒先發地區經驗,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采取疏堵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加強市容秩序管理,守護城市“煙火氣”。家住仁和村的鐘大姐早年在江浙打工,一手雞蛋灌餅做的很有特色,現在閑來無事,想重操舊業補貼家用,便找到了城管執法人員了解情況。
退伍老兵張舒崗,在城關鎮實驗小學東校區旁經營小吃攤點,是安徽省老兵應急救援隊員,餐車醒目位置張貼著“軍人、退役軍人持證免費”字樣,常年準備著一次性雨衣免費贈送。他還多次參加抗洪救災、應急救援等公益事業,獲得了“安徽省老兵應急救援隊最美隊員”“抗洪救災先進個人”“舒城縣最美退役軍人”等榮譽。
據了解,舒城縣小吃協會自成立以來積極開展公益活動,每年都要對困難會員進行新春慰問,組織會員到敬老院打掃衛生,送衣送物,更多是為老人送去精神安慰,在嚴寒中送去溫暖與關懷,不僅走心更暖心。特別是在中高考保障、文明城市創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為保留城市煙火氣貢獻一份力量。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