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種模式”助推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
全省網上實名注冊志愿者已達546萬人,志愿服務組織3.6萬個
日前,石家莊市新華區廣源路社區的志愿者和黨員來到社區,打開手機微信登錄“志愿石家莊”公眾號,在此前報名參加的志愿服務項目上打卡后,開始參加社區組織的各種志愿服務活動。去年6月以來,石家莊市創新志愿服務模式,將線上微信公眾平臺與線下開展的黨員到單位和社區“雙報到”活動相結合,為熱心志愿服務的黨員群眾搭起網上志愿服務平臺。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傳承弘揚雷鋒精神。2018年,全省各地創新探索志愿服務,形成了黨員志愿者“微信+雙報到”、志愿服務組織孵化基地等八種工作模式,引領志愿服務向深度廣度拓展,助推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截至目前,全省網上實名注冊志愿者已達546萬人,志愿服務組織3.6萬個,受助群眾達2047.4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30.1%、157.1%和127.4%。
建立黨員志愿者“微信+雙報到”工作模式。石家莊市整合志愿服務活動項目、志愿服務組織、黨員干部和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社區居民,利用“志愿石家莊”微信公眾號志愿服務信息平臺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特別是將黨員干部“雙報到”活動與微信志愿服務整合,實現了先鋒作用發揮與扎實為民服務的有效融合。
建立“產業支撐型”志愿服務幫扶模式。承德市依托愛心聯盟志愿者協會扎實推進精準服務,積極開展項目幫扶、產業幫扶和就業幫扶,通過志愿服務助力文化扶貧、精神扶貧,有效帶動了承德貧困地區脫貧致富。
建立“迎冬奧會+創文明城”雙促進志愿服務模式。張家口市搭建志愿服務的中樞平臺、專業平臺、培育平臺和展示平臺,引領帶動全市開展“迎冬奧會、創文明城”志愿服務活動,服務冬奧盛會籌備、營造良好人文環境。
建立“志愿服務組織孵化基地”模式。唐山市建立市、縣兩級志愿服務組織孵化基地,為成立初期的志愿服務組織提供辦公場所、辦公設施等硬件支持,進行活動策劃、人才培訓等技術指導,實現對志愿服務組織扶持向農村、社區、企業等基層領域延伸。
建立“愛心門店”服務模式。衡水市依托沿街商戶和社區周邊門店,為環衛工人、快遞人員及有需求的百姓免費提供飲用水、應急電話、臨時休息場所和門前意外施救等服務,對社區空巢老人、殘疾人和留守兒童等困難人群提供結對幫扶助養服務,實現了整合社會資源、提供精準服務的效果。
建立“廣電網絡+志愿服務”模式。邯鄲市拓展服務陣地,依托廣電網絡公司建立集項目孵化、專業培訓、服務保障、宣傳推廣等功能于一體的志愿服務指導中心,實現了全域志愿服務統一指揮、多方聯動、密切配合、相互支持、高效有序的管理機制,為志愿服務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堅強支撐。
建立“黨建引領+村民互助”的農村志愿服務模式。保定市立足基層基礎,發揮農村志愿者服務鄰里、促進和諧、引領新風、推動發展的生力軍作用,把志愿服務融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經濟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等各個方面,服務鄉村振興。
建立志愿服務“積分回饋激勵”模式。秦皇島市在社區為志愿者開展服務時長積分累計,結合文化旅游、衛生健康、商務等部門組織公益單位和愛心商家進社區開展志愿者積分免費兌換服務;推出“好人卡”,志愿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參觀景區、體檢時可享受免費服務。(記者劉冰洋)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