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影響人口素質和群體健康水平的出生缺陷問題,近年來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據了解,出生缺陷是導致嬰幼兒死亡和先天殘疾的主要原因,嚴重影響兒童生存和生活質量,造成巨大的社會經濟負擔。
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馬東平認為,加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工作,對于預防和減少殘疾,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從整體上看,出生缺陷仍具有明顯的地域分布特點,受經濟社會發展、居民健康素養、醫療服務能力等多種因素影響。中西部地區出生缺陷發生率較高,甘肅省每年出生患有各種出生缺陷兒童約5000名,先天性心臟病、唐氏綜合征等嚴重出生缺陷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進一步補齊產前篩查與產前診斷等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短板,加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工作已迫在眉睫。”馬東平說。
對此,馬東平建議,國家充分考慮西部地區工作實際,加強對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大政策支持,幫助西部地區健全完善出生缺陷防治服務體系和監測網絡,逐步提高綜合防治服務能力;加大經費投入,進一步改善人才培訓、防治項目、設備配備等方面條件;建議國家重點加強西部地區產前篩查與診斷工作,對孕中期血清學篩查或超聲篩查方面予以支持,逐步縮小與中東部地區乃至全國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