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態環境事關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事關我國鄉村振興工作大局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七一勛章”獲得者石光銀談道:“經過多年的努力,毛烏素沙地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人進沙固的歷史性轉變,沙化土地治理進入了‘整體好轉、局部良性循環’的新階段。”“新的形勢下,我們也要以新的標準、新的措施來保護環境,助推鄉村振興工作和林業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石光銀表示。
因此,石光銀提出建議,完善體制機制。健全、優化林業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投資政策,完善投資收益分配機制。任何單位、個人承包荒山荒地荒沙造林種草,要切實落實“誰造誰有、合造共有”的政策,符合國家工程規劃的有關要求和標準,同步享受國家重點生態建設工程的投資政策和相關優惠政策;積極探索普惠性造林機制,按照因地制宜、以林施策、產權明晰、多元參與的可持續性原則,采取“育苗造林一體化”“育林購綠一體化”“先造后獎代補式”等造林機制和方式,既能有效解決造林用地落實難問題,又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揮重要作用。創新林草融合機制,加大封山禁牧和設施養殖力度,積極引種推廣牧草新品種,減輕畜牧業對林地植被的壓力。
建議優化林分結構。沙化土地治理注重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發展轉變,全面開展毛烏素沙地風沙區綜合治理,長城沿線風沙帶治理提升,定靖鹽漬化土地治理改造,黃土(丘陵)沙化區和水土流失區增綠提質,提升林地植被覆蓋度;對于沙蒿、花棒及退化楊柳樹等治沙樹種為主的低效防護林,加大平茬復壯、補植補造、封沙育林、更新替換等措施力度,優化林分結構。首選鄉土樹種,廣泛征集各地種質資源,引用、篩選、試驗、示范推廣適生的新品種,不斷豐富防沙治沙新物種,提高林地種質資源多樣性;把高科技、新品種引入到治沙造林中來,堅持合理規劃造林樹種和造林密度,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喬灌草結合,常綠闊葉混交,實現造林種草多樣化,逐步構建穩定的植物群落。
建議加強資源管護。不斷加大執法力度,注重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啟動飛機防治林木有害生物工作,強化封山(沙)禁牧,制定封山禁牧硬政策,加強開發項目監管,嚴格落實責任追究,要切實落實黨政領導生態損害責任追究辦法和林長制,強化森林資源責任審計制度,依法保護森林資源;加強林業執法干部培訓,依法查處各類破壞林地植被的違法犯罪案件,嚴厲打擊各種非法占用林地行為;嚴格林地征占用審核審批和植被資源利用管理;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強化林地封禁保護措施,嚴格管控林地開發建設活動,健全林地用途管制和植被保護制度。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