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戲曲在提升學生藝術素養方面不斷努力,積極探索,主要體現在各級各類學校開展的戲曲進校園活動中。
“學生們通過看演出、上戲曲課、參加社團學唱戲等方式,了解了有關戲曲的知識,也對這門古老的藝術產生了興趣。”全國政協委員李梅表示,但是,由于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原因,戲曲進校園在中小學仍存在普及程度不高,活動成效有限等問題。
對此,李梅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制定普通中小學戲曲藝術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完善培育體系和課程設置。在認真總結各地因地制宜開展戲曲進校園工作有益經驗的基礎上,相關部門遵循戲曲教育規律,制定普通學校戲曲藝術素養培育中長期發展規劃,激發廣大中小學生學習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積極營造保護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校園環境;在助推提升學生綜合藝術素養的同時,發現并儲備戲曲后輩人才;各地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規范設置并完善戲曲藝術素養培育體系,組織文化、戲曲、教育等方面相關專家加強戲曲社團的校本課程及地方課程建設,因地制宜,突出靈活性、自由性。
二是進一步加強校團合作,開展豐富多彩的戲曲進校園活動。各地各校可以以“請進來”的方式,因地制宜,加強與戲曲院團、地方文廣局的合作,引進一批京劇或地方戲曲優秀人才和院團,有效開展戲曲課后服務活動項目,讓戲曲從“進”校園到“駐”校園,真正實現戲曲在校園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由學校自主選聘為戲曲指導老師或院團,并參與學校課后服務。
三是積極開展高效有益的校外戲曲研學活動。各地各校可以以“走出去”的方式,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就近分期分批到戲曲院團、戲曲博物館等,通過體驗式、互動式教育實踐活動,了解戲曲藝術生產的真實過程,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和支持各地將戲曲欣賞、體驗納入研學旅游內容;鼓勵和支持各地有條件的戲曲藝術院團、戲曲博物館、戲曲研學實踐基地等向中小學生優惠或免費開放,積極吸引學生參加;創建戲曲研學旅行基地,為持續深入開展戲曲研學旅游活動提供設施保障。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