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體育場鳥巢到江蘇園博園,再到南京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廳……一個個工程是人們智慧和心血的結晶。他們的名字,被刻在了項目的紀念銘牌上。這些有影響、有成效的做法,引起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龍翔的關注與思考。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龍翔。曹偉攝
2019年,南京市人大常委會對常委會會議廳進行改造,在竣工落成的紀念銘牌上,有這樣一些字眼:許志振,木工,江蘇泰興人;曹明泉,油漆工,江蘇南通人;李賽,空調班組,江蘇南京人……銘牌細化到參與會議廳改造工程的人的姓名、承擔工作和家鄉籍貫。
“通過這種形式,體現南京市人大常委會作為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對勞動的尊重,對普通勞動者的尊重,對工匠精神的尊重。”龍翔在調研中發現,雖然有了諸多現實案例,但從整體上看,社會對職業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和工匠精神普遍認識不足,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的氛圍不夠濃厚,技術工人社會地位不高,職業技能崗位缺乏足夠吸引力,與建設制造業強國的需求不相適應。
“要厚植工匠情懷、褒揚工匠文化,需要尋求一些更加可感知、可觸摸的方式,讓勞動者清晰切身地感受到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在他看來,把建設者的名字銘刻在自己勞動創造的作品上,契合了我國“人過留名,雁過留聲”的文化,有助于激發勞動者的使命感、責任感、榮譽感,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尊重工匠的濃厚氛圍,促進社會涌現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龍翔表示,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引導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追星”大國工匠,堅定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從而涌現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這對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此,他建議,在國家層面建立重大工程項目中增設禮敬勞動者內容的具體制度,并逐步進行推廣。
一是要明確重大工程項目范圍。凡列入范圍的項目都應當設立相應載體銘刻普通建設者的名字,可先在永久性建筑建設中試行,并根據試點情況逐步進行推廣。
二是要統籌設計和規范。根據項目規模布局和環境特點,在適當位置合理選擇銘刻的載體、尺寸和銘刻方式,使之與項目有機融合統一,并有利于永久留存和展示。
三是要增強儀式感。可在項目落成典禮中設置揭幕儀式環節,邀請項目建設者代表參加和見證。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