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廈門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要點》發布。廈門市堅持政策先行,以“行業管理”為原則帶動垃圾源頭減量;堅持科技賦能,以專業化手段助力可回收體系建設;堅持科學管理,通過建立長效機制構筑“大分流、小分類”體系,進一步提升生活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水平。
廈門市從2016年10月以來大力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面落實國家、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總體部署和要求,以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抓住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四大環節”,深入發動、示范先行、以點帶面、建章立制,構建了“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廈門模式”。自2018年起,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全國垃圾分類工作情況歷次考評中均名列前茅。數據顯示,自縱深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廈門市垃圾焚燒發電量提高30%以上,垃圾日產量增長率由12%下降至3%以下,人均垃圾日產量由分類前的1.3千克下降到了約0.95千克,廚余垃圾全面實現資源化處理;新增餐廚垃圾日處理量為國家第五批試點工作要求的2.6倍;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2%,遠超利用率35%的要求。
積極落實責任分工 從源頭實現減量化
廈門市遵循“行業管理”原則,要求各行業主管部門積極落實責任分工,從源頭上落實垃圾分類減量化。
作為響應垃圾分類工作的“先行軍”,市直機關積極做好表率。在市機關事務管理局辦公走廊內,廚余垃圾桶、其他垃圾桶中分別放置了一個稍小的塑料桶和硬質垃圾袋,做到“桶中有袋、袋中有桶”。市機關事務管理局二級調研員咼擁軍說,這樣做的目的是,每次清理垃圾時,只需要把稍小的垃圾桶和垃圾袋擦拭干凈,實現重復使用,而稍大的垃圾袋只要一周更換一次,這樣一來,每日可以節省近115個垃圾袋。
在行政方面,“無紙化辦公”推進順利,目前市級公文交換系統中注冊單位超700家,系統月均公文交換發送量2.4萬件,公文交換接收量8.5萬件,會議通知接收量1.2萬件。假設一份文件一張A4紙,實行“無紙化辦公”一個月就能少砍伐近46棵20年樹齡的樹。市信息中心副主任吳迎新說,公文交換系統的應用,免去了各類紙張文件傳輸辦理的繁瑣流程,既可以減少紙張的使用量,又提升了日常公文、行政業務整體辦理效率,可謂一舉兩得。
有效分揀低值可回收物 將資源化理念落到細處
近年來,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縱深推進,廈門市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已進入“精細化”階段。但由于一次性餐具、快遞包裝袋、牛奶盒等低值可回收物,在垃圾投放環節易混入其他垃圾中,難以得到有效回收處理,常被當成其他垃圾直接焚燒處置。
被“忽視”的低值可回收物造成的資源浪費不可估量。對此,構建“完善的低值可回收物分選系統”被提上議程。2021年,全國首個低值可回收物分揀中心在廈門海滄區開工建設。據海滄低值可回收物分揀中心總經理蔡倆志介紹,項目建筑外立面以藍、白兩色拼接而成,簡潔大氣,廠房內還配備了多臺NIR(近紅外光譜)光電自動化分選機,通過識別不同物料發射的各異光譜,該設備分揀速率可達到原先人工分揀的5~10倍。待項目建成投用后,廠內每日精細化分揀低值可回收物量將達到50噸。
通過智能化、專業化、規模化的運營,助力廈門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精細化處理,垃圾“大分流、小分類”體系建設初現規模。
激發群眾參與積極性 為鄉村振興增光添彩
走進洪塘村赤土社,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近5米高的村標,村標通體呈棕紅色,石制底座,頂部為傳統飛檐設計,與道路一旁的“農耕文化墻”交相呼應,別有一番古樸風味。這些具有標志性意義的裝置,均為村里的一些廢舊瓦片、石材等建筑固體廢棄物組合而成。
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一環,在落實垃圾分類工作中,東孚街道垃圾分類辦秉持“農村零建筑垃圾”目標,通過就地取材,將建筑垃圾進行重構,制成各類個性景觀、特色人行道或者創意裝飾品,扮靚鄉村。
除了建筑固體廢棄物,不少廚余垃圾也在海滄區東孚街道得到了二次利用。收運員黃秀珍說:“以前,每到柚子成熟期,我們常常要為處理那些‘成堆’的柚子皮而苦惱。得益于酵素制作工藝的普及,大家現在都自覺對廚余垃圾進行分類、挑揀了,上門收運的尾菜、果皮等廚余垃圾明顯減少了。”
曾經廚余垃圾堆積、發臭的現象不見了,生活環境逐步改善,讓轄區內的居民們嘗到了甜頭。現如今,走進鳳山社區的環保酵素工作室,幾乎每天都可以遇見前來領取酵素桶、學習制作工藝的居民。
東孚街道垃圾分類辦的工作人員趙廣說,下一步,他們將以點帶面繼續推廣酵素制作工藝,激發群眾參與垃圾分類工作積極性,從源頭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實現農村廚余垃圾減量。
考評內容更精細 考評標準更規范
近日,廈門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2022年廈門市垃圾分類工作考評方案》(以下簡稱《考評方案》),自2022年7月1日起實施。
《考評方案》明確,考評內容主要有8項:垃圾分類大分流綜合管理,垃圾分類投放管理,垃圾分類收運管理,末端垃圾分類準確率,垃圾減量化、資源化水平,垃圾分類執法管理,生活垃圾處理費征收指標完成率,其他垃圾分類重點工作。每一項考評內容都有詳細、可量化的考評標準。比如,與廣大居民關系密切的《生活居住區垃圾分類工作考評標準》,考評項目共分為宣傳引導、設施規范、分類投放管理、綜合管理4大項、22條評分細則。如,單個垃圾桶內發現混入非本類垃圾的,每一類扣4分;發現混收混運現象的,扣50分;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未實行早、晚兩次以上錯峰分類收運的,每項扣5分等。
除了細化量化日常考評標準外,《考評方案》還明確了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條件。
在正向激勵方面,為了鼓勵各區在夜間直運垃圾,根據每月各區生活垃圾夜間直運占比,排名前五名依次加1分、0.8分、0.6分、0.4分、0.2分。為了加快推行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制度,《考評方案》規定,各街(鎮)在轄區內要全面開展定時定點投放并做好及時收運工作,已完成的街(鎮)當月總成績加1分,后續每月加0.5分。
在反向約束方面,主要是設置了一些扣分項。比如,考評過程中出現被考評單位人員跟隨(50米內)或弄虛作假應對考評的,每次當月總分扣1分;出現妨礙、阻攔考評開展或拒不配合的,該考評點為0分;經媒體曝光、市民投訴或在日常巡查中發現的臟亂差、混投現象嚴重的,每次當月總分扣0.1分。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