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內蒙古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實現能源安全自主、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6月16日下午,內蒙古新能源發展論壇在呼和浩特市召開,內蒙古自治區工商聯副主席姜愛軍作上述表示。
記者從該次論壇獲悉,目前,內蒙古已創建綠色工廠102家、綠色供應鏈4條、綠色園區15個,制定綠色制造標準23項,綠色制造體系初步建立。
在新能源背景下,此次論壇上,能源、低碳等詞匯再燃熱度。姜愛軍表示,近年來,內蒙古能源結構不斷優化,能源經濟進一步壯大。
在姜愛軍看來,新能源成為內蒙古能源結構調整的主力軍,眾多民營企業廣泛活躍在太陽能光熱、光伏、風電、儲能等領域,從前端裝備制造,到后端的可再生能源電站建設運營,都走在了前列,內蒙古成為全國最大新能源生產基地和消納利用地。
2022年4月8日,內蒙古鄂爾多斯隆基綠能全產業鏈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即是明證。
鄂爾多斯市官方消息顯示,該項目主要在伊金霍洛旗蒙蘇經濟開發區投資建設年產20GW單晶硅棒和切片項目、30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及5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是在技術先進性、成本經濟性方面具備全面領先優勢的全產業鏈項目。
與會企業負責人劉玉璽表示,在內蒙古庫布其沙漠實施的“光伏治沙”項目進行的“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板間養殖”等綠色生態發展模式,也是新能源背景下的一次積極探索。未來,光伏對于防治荒漠化,甚至應對氣候變化,還有著無限可能。
劉玉璽稱,2022年2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印發的《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布局方案》顯示,2030年規劃建設沙漠大基地裝機總量4.55億千瓦,相當于14個上海市的峰值用電需求,19個北京市的峰值用電需求,此舉也顯示著,未來光伏治沙模式大有可為。
分析人士表示,如今光伏治沙模式已經在改善生態、土地治理方面顯現出巨大的潛力和作用。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