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陜西省生態環境廳 中共陜西省委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 共青團陜西省委關于開展2022年“陜西省全面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宣傳推選活動先進典型的通知》要求,在全省組織開展了先進典型宣傳推選活動。
近期,我們對10名最美生態環保志愿者先進事跡進行展播。讓我們為他們點贊,向他們學習,一起參與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共同建設美麗陜西。
“環保志愿者”,這是最令王澤琳驕傲的一個角色身份。認識環保組織的時間雖然不算很長,從2015年夏機緣巧合成為陜西省環保志愿者聯合會的一名成員堅持至今,一路跟隨陜西省環保志愿者的腳步,積極參與各項環保公益活動,并熱心動員身邊的人認識環境保護,參與環境保護,樹立環境保護的思想觀念。2015年-2017年,王澤琳有幸成為陜西省環保志愿者聯合會的骨干成員,深度參與到陜西省環保志愿者的各項工作當中,主動擔當,充分發揮一個環保志愿者的角色,協助策劃和組織陜西省環保志愿者聯合會的環保公益活動。在這7年間,作為項目的策劃者或骨干成員組織了三場“環保專家沙龍”,主題圍繞公眾關心的霧霾、清潔水源、固廢處置等展開,直接參與人數累計達到500余人,輻射人數超萬人;組織參與了“全民盯防污染源”志愿者總動員,發動了全省范圍內十幾支志愿者隊伍、千余名社會公眾參與到隨手拍身邊的污染現象的環保志愿活動中,通過這一活動的呼吁,帶動了更多關心和愛護環境的公眾參與到實際行動當中,用自己的努力幫助推動美麗家園的建設;
組織參與“行走三江三河 綠然三秦大地”,邀請媒體記者、文化學者、社會組織成員跟隨陜西省生態環境廳、陜西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到陜南、陜北、關中等地探尋各地生態文明建設的典型案例、人物故事;主動發起“藍天隨手拍”活動,廣泛收集公眾發來的關于家鄉藍天的照片,并組織公開評選,對較高得票數的前二十名郵寄小禮品;組織參與了三次“綠書架”進社區、進學校的活動;承辦和參與了“清潔節水青春行”高校節水宣傳、青年助推家鄉生態文明建設暑期項目等活動,每個項目都通過項目申報、專家評審,遴選出了符合要求的高校環保社團或組織進行資助,迄今為止該項目已累計資助50余支隊伍參與,較好的帶動了高校青年大學生參與環境保護、樹立生態文明理念的氛圍。
除了具體環保公益活動上的參與,王澤琳也積極地承擔起環保宣傳員的身份,承擔陜西省環保志愿者聯合會微信公眾號的推廣和宣傳,向媒體積極提供環保類新聞線索,撰寫新聞稿件,在向外推廣陜西省環保社會組織的公益行動外,也進一步宣傳了陜西省生態文明建設所做的有益嘗試。雖然“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宣傳作為一項向公眾直觀展示的重要手段,不僅可以拓寬公眾獲取環境保護的科普知識,也可以幫助公眾全方位的認識環保社會組織,認識環保社會組織在推進全社會環境保護及科普教育上所做的一些實實在在的行動,當然,也可以讓有公眾了解到參與具體環保公益活動途徑或者組織,營造全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社會氛圍。在參與環保公益活動的同時,王澤琳也將環保行為和理念融入到具體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例如,由于本職工作是一名高校老師,我也積極將關于生態文明思想、關于環境與社會互動的關系思考融入到我的學術研究當中。兩層身份交織,既是一名環保志愿者,也是一名老師,多了一層身份,就多了一份責任,但同時也多了一個平臺。在參與陜西省環保志愿者內部活動的同時,也承擔起環保自愿者向外行動的范圍。利用所熟悉的課堂,將社會的發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積極融入到課堂教育中,將更多的大學生了解到、認識到我們國家在推進生態文明、推進環境保護、推進公眾參與等領域所做的重要決策和努力,培養他們環境保護的意識以及鼓勵他們將環境保護的想法轉變為現實的行動,哪怕只是平時生活上少用一個塑料瓶、少亂丟垃圾,都是將環境保護融入生活世界的重要舉措,當然對于大學生而言,也需要更高層次、更深刻的思想認識,講好我國的生態文明故事,講好陜西的生態文明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