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浙江省桐鄉市積極探索建筑垃圾分類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新模式,實現市區每日470余噸建筑垃圾“收集—中轉—分類—再生利用”的日產日清良性循環,走出了一條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突出便捷,收集方式多樣化。2021年7月起,桐鄉啟動裝修垃圾源頭分類試點工作。堅持“不分類、不進站”原則,要求市區所有進入中轉站的裝修垃圾嚴格按可再生利用原料類、可再生利用燃料類、危廢類和其他不可利用類等4種不同類型分別堆放。
對達不到分類標準或存在混進其他生活垃圾、工業垃圾等情況的垃圾,禁止進場處置,逐步形成裝修垃圾源頭分類收集,中間分類運輸,最后集中分類處置的全過程閉環體系,推動裝修垃圾循環利用。工作開展以來,日處置裝修垃圾減量15%以上,從根本上解決了市民裝修后垃圾外運難問題。
精準分類,垃圾源頭減量化。本著服務人性化的原則,努力尋求市民最易于接受、最便捷的建筑垃圾收集方式。桐鄉將建筑垃圾堆放點落地作為新建項目驗收前置條件,對舊小區因地制宜制定不同方案,每個村至少落實一個收集點,每個鎮(街道)必須建設規范化的建筑裝修垃圾中轉站。目前全市共有中轉站13座,日中轉能力達到1300噸以上,實現中轉服務各鎮街全覆蓋。
同時,桐鄉市對全市所有小區物業公司進行統一部署,明確收集模式以及操作步驟。小區、村產生的建筑垃圾分類后統一規范堆至建筑垃圾堆放點,由清運公司運至中轉站。針對沿街零星裝修垃圾,則開設上門收運服務熱線,市民通過撥打“96345”服務熱線聯系此項收運服務。
管理執法源頭化。為確保建筑垃圾都能收集至中轉站,桐鄉市加強源頭管理執法,建立全覆蓋網絡,并把好“發現、宣傳、查處”3個關口。
實時掌控,動態監管科技化。將建筑垃圾收集至中轉站后,由轉運企業運往再生利用企業進行處置。為確保垃圾轉運車輛嚴格按照核準要求運輸建筑垃圾,每輛垃圾轉運車均裝有GPS衛星定位系統,實時動態監控車輛的行駛速度、方位、路線等,有效避免個別運輸車輛違規行駛、傾倒等問題。
同時,每輛垃圾轉運車出中轉站時,由中轉站管理人員出具注明運輸車輛車牌號、中轉站名稱、出場時間的三聯單,由駕駛員憑三聯單到再生利用企業過磅計量。并且為了便于監管,這個計量系統與相關部門實施聯網,能夠實時掌握各類數據。
變廢為寶,末端處置資源化。為了鼓勵民營企業創新處置技術,桐鄉市打破常規思維,按照政府推動、項目招商的思路,扶持民營企業自主研發了設備和分類流水線,通過精細化處置工藝,將建筑垃圾經過分揀、粉碎和篩分后按照種類進行不同方式的再生利用。其中80%的水泥塊、磚塊、陶瓷、玻璃等作為原料制作成環保型新型墻體材料,15%的廢舊塑料、紙張、金屬制品等生活垃圾通過廢品回收后再生利用,剩余5%的木屑等燃料類用于焚燒發電。目前,企業已建有建筑(裝修)垃圾分類生產線一條、鄂式破碎機一臺、ZWG10-A型混凝土磚生產線兩條,日處置能力達700噸,實現裝修垃圾日產日清。
2021年,桐鄉全市共累計分類處置建筑垃圾22萬余噸,處置率達100%,綜合利用率達95.02%。每年可節約用于填埋建筑垃圾的土地資源120余畝,有效推進了桐鄉市垃圾資源再生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