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我國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提供了系統性實施路徑。
《方案》提出,圍繞種植業節能減排、畜牧業減排降碳、漁業減排增匯、農田固碳擴容、農機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替代等六項任務,實施稻田甲烷減排、化肥減量增效、科技創新支撐、監測體系建設等十大行動。
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 中國農科院環發所研究員 董紅敏:這是我國第一個將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和減排固碳相結合的重大政策文件。六項任務,十個重大行動,堅持系統觀念,統籌謀劃,統一部署,根據各自的特點明確任務和路徑,協同推進農業綠色低碳發展。
《方案》的實施,將有利于提升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提高農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加快農村可再生能源發展、形成農業綠色低碳產業,促進我國鄉村全面振興。《方案》提出,到2025年農業農村減排固碳與糧食安全、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統籌融合的格局基本形成;到2030年農業農村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
強化科技創新能力 助力減排固碳目標完成
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提出實施農業科技創新支撐行動,是解決我國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問題的重要舉措。
今后,國家有關部門將系統梳理我國農業農村減排固碳重大科技需求,組織開展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技術攻關,形成一批綜合技術解決方案,補齊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科技短板。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能源生態處處長 付長亮:農業農村部成立了綠色低碳重點實驗室,在現代農業產業集體中設立了專門團隊,開展聯合攻關。
同時,國家還將進一步加快智能化、信息化技術在農業農村減排固碳中的應用,建設一批長期監測點位,完善監測指標參數、核算標準,來支撐農業農村減排固碳的監測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