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車!”6月30日,隨著一身令下,新疆第三條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公路——尉犁至且末沙漠公路(以下簡稱尉且沙漠公路)正式通車。
尉且沙漠公路全長334公里,其中有307公里穿越流沙。沙漠中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為確保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相協調 ,施工建設者們在設計、施工等各階段都十分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力求實現公路與生態、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航拍鏡頭下的尉且沙漠公路,猶如一條黑色的絲帶,貫穿大漠,飛躍塔里木河,跨過千年胡楊,一點一點地延伸至遠方。為了保護周邊的生態環境,施工方修建了長約1290多米的塔河特大橋,有效避開了胡楊林密集區和基本農田。
尉且沙漠公路總工程師井文云介紹稱,項目填挖方量2700萬方,相當于一般施工卡車拉運90萬車次。由于沙基施工推運距離遠,施工人員只能采用剝洋蔥的方式將沙子往周邊一點一點推開,有時候剛剛推開,就會被流沙覆蓋,光推沙就歷時21個月。
“為了將沙子合理利用,項目路基采用風積沙填筑,我們自創了沙基整平板、風積沙超遠距離皮帶運輸機等設備,就地取材,提高效率,節約資源,實現最大限度的保護、最低程度的影響、最有力度的自然恢復。”井文云說。
公路在沙漠中一米米延伸,公路的兩側同步修建起一塊塊草方格和沙障,它們的原料也是可降解的蘆葦、草繩等。
尉且沙漠公路測量隊隊長譚陳介紹,因為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流動性沙漠,沙障跟草方格主要起到防沙固沙作用。草方格主要為了減緩風積沙的運動,而沙障則是為了防止外側的風積沙對草方格的覆蓋,有效保護固沙植物的存活,從而對整條公路起到保護作用。
這條沙漠公路還著眼于周期成本,力求實現建養并重。由于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不良地質主要為鹽漬土。為了突出全壽命周期成本的理念,橋涵基礎混凝土也是采用了高效耐久型混凝土,有效減少了不良地質對基礎混凝土的腐蝕程度,也保證了結構使用壽命。與此同時,工程還采用了新能源工程瀝青拌合站等新型設備,減少環境污染。施工產生的垃圾、污水也實現了集中收集、集中處理。
尉且沙漠公路不僅是帶動沿線經濟、旅游、資源開發的致富路,還是一條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