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体育生自慰xxx,宝贝腿往外打开一点就不疼了,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护士洗澡被狂躁a片在线观看

城建

奮楫爭先,江淮大地氣象新

2022年07月22日 13:11:04 人民網-人民日報

創新驅動 結出碩果

  本報記者 徐 靖

  安徽省合肥市有條云飛路,被稱作“量子大道”。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儀器……百余米長的路上,分布著20多家量子科技企業,成為遠近聞名的“產業地標”。

  位于云飛路上的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今年4月發布首個量子芯片設計工業軟件“本源坤元”,為未來實現量子芯片自主研發及產業化生產奠定了重要基礎。“安徽省和合肥市對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大力支持,讓我們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公司總經理張輝表示。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干線“京滬干線”,“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近年來,諸多有關量子科技的創新成果在合肥誕生。

  以“量子大道”為核心區域,2021年,合肥已擁有量子企業41家,其中量子核心業務企業15家,營業收入6.6億元,較2020年增長53%,產值規模近10億元。

  今年1月,科技部發文支持安徽省建設合蕪蚌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打造成果轉化先行區。此前,合肥已建起了“中國聲谷”等成果轉化集聚地,“創新之花”不斷結出“產業之果”。

  2021年,安徽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45.7%,比2012年增長10.9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加值分別較2012年增長2.74倍、2.43倍,連續10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機械耕作 高效種糧

  本報記者 游 儀

  一大早,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舊縣鎮張槐村種糧大戶徐淙祥直奔田里。玉米苗間,農機穿梭,均勻的霧滴噴灑葉面。“如今用上了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施藥除草,機動靈活效率高,一天能噴300畝地。”徐淙祥感慨。

  耕作用機器,種糧更省力。徐淙祥的合作社拉起一支農機專業服務隊,從旋耕機、打捆機到大型收割機、自走式噴灌機,10臺(套)農機實現“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

  實驗室里,徐淙祥的孫子徐旭東忙著對玉米植株進行取樣、記錄苗情,與農科院等單位合作開展試驗管理。大學一畢業,徐旭東就回到家鄉投身農業,成為一名新型農民。26歲的他會開拖拉機、飛無人機,高精度電子秤、葉綠素測量儀等儀器操作起來得心應手。

  打開手機,輕觸幾下,土壤墑情、蟲情病害一目了然。“田里有個農作物病蟲疫情田間監測站,小麥赤霉病自動監測預警系統、蟲情測報燈、孢子捕捉儀等設備一應俱全。”徐旭東說,過去摸索農作物生長規律,爺爺拿著放大鏡一點一點看,如今有了新技術,自己能根據數據及時防治病蟲害。

  有了科技支撐,加之全程機械化耕作,糧食產量不斷提高,生產成本則在下降。“試驗田去年畝產達到1400斤左右,今年夏收沖上了1600斤。”徐淙祥說,“咱這個老把式,如今挑上了農業現代化的‘金扁擔’。”

  2021年,安徽實施科技強農、機械強農、促進農民增收行動,選任數千名科技特派員,編制裝備需求和研制清單,組建農機裝備創新研發推廣聯盟。10年間,現代化農業機械正逐漸成為安徽農業生產的主力軍。

 

  低碳生活 綠色發展

  本報記者 田先進

  山水環抱間,成排的光伏電板在陽光下閃耀;道路兩旁的太陽能路燈,可以自行發電、儲電,并根據周邊環境調節亮度;民宿配備的全電化設備智能、安全……走進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大灣村,不時可見低碳、零碳排放的環保元素。

  大灣村位于大別山腹地,幾年前還是深度貧困村。在精準扶貧政策支持下,大灣村通過發展茶產業和旅游產業脫貧致富,也走上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以前村民燒水、做飯,多靠砍柴生火。新的居民安置點里,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新建、改造輸電線路,配電容量大幅提升。村民用上了電水壺、電飯煲,生活更便利,對環境的影響也更小。

  過去村民用柴火炒制茶葉,如今“柴改電”后,全村每年減排二氧化碳近4萬噸。

  村里有座“光充一體5G智能充電站”很受歡迎。大灣村黨總支第一書記余靜告訴記者,隨著駕駛新能源汽車來村里的游客越來越多,供電部門特意幫村里建了新能源車充電樁,“現在不少村民也買了新能源汽車呢。”

  2021年底,安徽省首個鄉村“電力驛站”暨全省首個“零碳鄉村”示范點在大灣村落成投用。“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我們將積極打造‘零碳鄉村’,實現大灣村的綠色發展。”余靜說。

  大灣村的變化,是安徽推進“雙碳”工作的一個縮影。多年來,安徽通過加強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和推廣運用,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并布局建設了一批光伏、風力發電等項目。2021年,全省單位生產總值能耗較2011年下降33.7%;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3%。

 

  小區改造 居民共享

  本報記者 李俊杰

  晚飯過后,沿著林蔭小道,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筆架山街道翠庭園社區黨委書記李志朋走進翠庭園小區,只見道路平坦干凈,外墻面煥然一新,花草樹木錯落有致。

  過去,翠庭園小區老、住戶多,私搭亂建較為常見。時間一長,小區環境變得臟亂差,不少住戶陸續搬走。“那會兒,居民訴求最多的就是小區環境整治問題。”李志朋說。2017年2月,蜀山區將翠庭園小區納入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項目。

  隨著改造工程推進,220處私搭亂建被拆除,綠化帶恢復,斷頭路打通,水泥路變成瀝青路。緊接著,小區有了圍墻,新增425個停車位,物業公司入駐,車輛進出實現智能化管理。改造后的翠庭園小區舊貌換新顏,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升。

  街道、社區還對東門的農貿市場實施了改造升級,可輻射周邊20多個小區近10萬人口。“以前的菜市場又臟又亂,擺攤隨意,氣味難聞。”居民洪秀說,如今農貿市場干凈敞亮、攤位齊整,大伙兒買菜舒心多了。

  為豐富居民日常文化生活,2019年2月,社區建起了“圖書館+書店”模式的閱讀空間,居民在家門口有了讀書學習的好去處。

  “2012年以來,我們累計投資近90億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265個,惠及136.79萬余居民。”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二級調研員蘇奎介紹,“十四五”期間,全市計劃完成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項目882個,涉及28萬多戶、超86萬居民。

 

  清了江水 富了茶農

  本報記者 游 儀

  揣著干糧,扛起鋤頭,早上7點,張建成就往山上茶園走,“茶樹周邊長了不少雜草,得抓緊除掉。”

  2012年,在當地有機茶種植大戶方國強帶動下,張建成種起了有機茶。

  張建成家所在的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鶴城鄉右龍村,地處新安江源頭。“過去種茶,滅蟲用農藥,豐產靠化肥。茶葉品質下降不說,殘留農藥還會流進江里。”張建成說。

  1998年,過去做伐木生意的村民方國強,流轉茶園種起了有機茶,不打農藥、人工除草,垃圾分類、有機堆肥。他還幫助村民種植茶樹,承諾只要是有機種植,就以高出市場的價格收購鮮葉。在方國強帶動下,村民們紛紛種上了有機茶。

  2012年,全國首個跨省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在新安江流域拉開,茶園綠色防控成為其中重要一環,從源頭減少對河流的污染。漫山茶園,隨處可見茶農揮鋤除草。試點開展以來,流域總體水質為優并穩定向好,跨省界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標準。

  眼下,在新安江源頭產茶區,方國強建立了10多個植保服務站,為茶農提供技術支持。當地茶葉鮮葉收購價格從每斤30多元提高到100多元。“種有機茶,不僅綠了山野、清了江水,還讓村民們一起增收致富。”方國強說。

  近年來,安徽進一步加強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新安江流域跨省生態補償機制不斷深化,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污染治理工程深入實施,長江“十年禁漁”取得階段性成果,新一輪巢湖綜合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加快實施。2021年,安徽省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83.5%,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高瑞祥

三農農業種植業

熱點新聞

新聞推薦

關于我們

報社簡介 聯系我們

人員查詢

城市服務

廣告服務 誠招英才

版權合作 商務合作

報社業務

新聞投稿 讀者來信

報社公告 品牌監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yktax-zh.com.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城市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5005404號-4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3907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氏县| 萝北县| 恩施市| 宁都县| 永平县| 个旧市| 延边| 扎鲁特旗| 西吉县| 云南省| 平陆县| 隆林| 蕉岭县| 南昌市| 开封县| 思南县| 古交市| 灌阳县| 紫云| 金溪县| 九寨沟县| 马山县| 宜州市| 五原县| 绩溪县| 永川市| 荆州市| 东城区| 万宁市| 长兴县| 贵定县| 浮山县| 栾城县| 堆龙德庆县| 晋江市| 获嘉县| 仁布县| 长沙县| 治县。| 土默特左旗| 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