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在全市范圍推動實施“六有、五查、四上報”措施,加強對消防安全重點關愛人群“進門入戶幫扶、火災隱患協查、物防技防保障”等工作。
為了落實這些舉措,西城區消防救援支隊為全區70歲及以上老年人安裝聯網式“一鍵呼”和獨立感煙探測器,配發逃生自救“四件套”;試點電動自行車免費充電樁,盡力消除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隱患;以“三色”界定平房院落消防安全等級,同步加裝消防水喉,力圖保障轄區安全。
西城區華巖路小型消防站消防員孫鵬鵬向老年居民贈送逃生自救“四件套”。 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獨立感煙探測器守護獨居老人
“今年出現多起火災亡人事件。在火災中,大多數人并不是被燒死,而是一氧化碳中毒而死。”西城區消防救援支隊防火監督三處處長趙廉潔說。相比年輕人,老人對火災的反應時間會更長。
為了降低獨居老人因失火受傷、死亡事件發生,西城區消防救援支隊聯合白紙坊街道,針對轄區前期上報梳理的300個獨居老人重點關愛人群,安裝了獨立感煙探測器。
據趙廉潔介紹,白紙坊地區防火委員會的獨立感煙探測器與轄區內3座小型消防站的獨立接警系統相連。獨立接警系統標注了每戶的基本家庭情況,有的是獨居老人,有的是臥床或者有吸煙習慣的老人。
為了保障夜間消防安全,白紙坊地區防火委員會還雇了19個消防保安,編成夜間巡查隊,每天晚上10點到次日早上5點進行巡邏。“一旦居民家中獨立感煙探測器報警,小型消防站的消防員與巡查隊隊員可以迅速到場。夜間交通方便的時候,只需要5分鐘左右。”趙廉潔說。
在胡同口安裝的戶外語音提示器,提醒過往居民注意用火安全。 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獨立感煙探測器會聯動居民家屬、社區工作人員、派出所民警、專職保安和小型消防站。”天橋地區防火監督員路婷介紹。
天橋地區防火安全委員會針對轄區內“老、弱、病、殘、失能、失獨、行動不便、常年臥床以及70歲以上的老人、低保家庭、掛賬隱患場所”,由政府出資安裝獨立感煙探測器,推廣試點1551處,現已全部投入使用。
西城區大保吉巷36號是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建成的純木結構房屋,2019年,該樓被列為西城區掛賬隱患單位。“當時這棟樓的底商都是小作坊,只有北側一部木質樓梯,樓上通道里堆滿了可燃雜物,人在里面走都邁不開步。”路婷說。
2022年,北京市西城區天橋地區防火安全委員會對該樓進行整治,騰退了一樓商鋪,清理雜物,并安裝電器線路的橋架。樓上有一位84歲的老人常年獨居,為了保證消防安全,防火監督員在樓內布置干粉滅火器、滅火毯、獨立感煙探測器、消防水喉以及安全出口指示標識。
據了解,天橋街道還出資27萬元,為弱勢群體、獨居老人、掛賬隱患場所、紅牌院落免費更換3500個插線板。在各社區的配合下,小型消防站隊員逐一入戶檢查,對線路老化、功率超負荷的插線板全部進行更換。
消防員更換有安全隱患的插線板。 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免費充電樁為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護航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火災逐年遞增,居民的需要與城市的發展如何并存,是全市的難題。
天橋街道詳細統計了轄區內電動自行車的保有量,以1:3為基礎,1:1為目標,設置安裝了266臺充電設施,共計3001個充電口。
為了減少電動自行車帶來的安全隱患,2021年初,光大銀行投資30余萬元,安裝智能充電柜,免費供員工使用。“初衷就是希望員工不帶著電瓶進入地下停車場充電,確保樓宇的安全。”光大銀行總行辦公室主管業務經理徐宏偉介紹,電動自行車智能充電柜里有8個小柜、96個倉,每個柜子里都有一瓶9升的水基滅火藥劑,每個倉里有一個溫感探測器和一個噴頭,當溫度達到86攝氏度的時候,充電倉會自動報警并噴水滅火。
光大銀行總行員工正在使用該單位的電動自行車智能充電柜。 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為了保證充電柜的安全,光大銀行要求員工只能為電動自行車原裝電瓶進行充電。“一般電動自行車6至8個小時就能充滿,我們要求廠家,到了6個小時就通過微信小程序提醒充電者拿走電瓶,保證充電柜的有效利用。”徐宏偉說。
幾乎每個工作日,光大銀行員工王鈺玨都會騎電動自行車來上班,在單位充滿6小時的電,夠她一次往返。她所在的部門共有60名員工,其中20個人都申請使用充電柜。據徐宏偉介紹,光大銀行目前有300余人在使用該充電柜。
為了避免電動自行車在平房院落充電起火,西城區金融街地區設置了居民電動自行車免費充電樁。金融街地區防火安全委員會副主任杜蕾蕾說,該設施有6個充電口供居民同時充電,他們給居民免費發放了充電卡。
金融街地區的住戶正在給自己的電動自行車免費充電。 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據金融街街道平安建設辦公室主任劉紅介紹,他們正在給樓房電梯安裝阻入裝置,如果有人把電動自行車推進電梯或將電瓶帶入,電梯就會停止工作。“我們也正在和中國電信磋商,他們會做一個軟件,把每一戶電瓶車的電瓶編號錄入到系統中,如果電瓶進了屋子里,就會報警。”劉紅說。
“三色管理”保障院落安穩
針對平房院落人多事雜,而消防員與防火監督員較少的現狀,2016年,西城區為平房院落創新了“三色管理”:紅色院落是消防安全危險性最大的院落,黃色院落次之,綠色院落相對安全。
“我們根據院落里的電動自行車存放量、雜物堆放量、設備設施配備、安全疏散能力等標準,判斷這個院落的消防安全等級。”西城區消防救援支隊防火監督二處副處長宋力威介紹。據統計,西城區有12800余個院落,其中黃色和綠色院落占比88%。
什剎海街道是西城區第一個施行“三色管理”的街道。什剎海街道面積共5.8平方公里,有3670多個平房院落,其中有300多個紅色院落,1000多個綠色院落,絕大多數屬于黃色院落。
不同等級的院落配備不同的滅火器材,對于貼有紅色標識的院落,防火監督員會增加檢查頻次。對于按規定清理干凈雜物的院落,防火監督員會根據制度為其“降級”。
“什剎海街道已有一些從紅色降為黃色的院落。”宋力威說,“接下來,我們會聯合街道和屬地政府多方宣傳,清理可燃物,還居民一個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