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西紅柿特別甜,味道太正了,而且新鮮得很。”正在北京立征春雨農業專業合作社采摘的游客王韶君發出感嘆。
游客正在采摘瓜果
日前,北京市評定首批“北京市生態農場”結果出爐,北京立征春雨農業專業合作社榜上有名,成為39家北京市生態農場之一。
那么,什么是生態農場?北京立征春雨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袁立征介紹,立征春雨生態有機農場占地約169畝,始建于2008年,坐落于大興區禮賢鎮東黃垡村,農場始終采用有機循環模式,使種植廢棄物得到很好的利用,不僅減輕了環境污染,也更好地促進了種植業的發展。全年提供優質特色農產品,如西甜瓜、甘薯、甜玉米、西紅柿、黃瓜、彩椒等各類時令精品蔬菜。
變廢為寶
串起生態種養“循環鏈”
走進生態農場西紅柿棚的一角,工作人員整理著正在發酵的有機肥。去年秋天,農場里所有腐爛的果蔬都被收集起來,集中到這里,發酵制作成有機肥。再過些時日,這些有機肥又將回歸地里,滋養作物。除了腐爛的果蔬,收割后的秸稈、枯枝落葉等,一樣都舍不得扔。
通過秸稈還田技術,將植株殘留粉碎后發酵,不僅補充了土壤中的礦質元素,減少額外化肥施用量,還可以將碳保留在土壤中,增加透氣和土壤含氧量,具有減肥、增產、固碳等多重效果。在這里,過去村民做飯用的燒材成了“寶貝”,變身成有價值的“金山銀山”。
水肥一體化
美了村莊 “綠”了生態
走在農場有機蔬菜棚里,各類蔬菜長勢喜人。去年在干旱天氣持續的情況下,蔬菜秧子上依舊果實累累,并且保持較好口感,“水肥一體化”起到了關鍵作用。
袁立征正在檢查秧苗
“通過‘水肥一體化’澆水,能夠將水和肥同時輸送,實現了果林增產、提質、增效、省工。”袁立征說,這種設施能夠比較均勻地去滴灌農作物,可以控制時間、水分,和傳統方式相比,提高了水分和肥料的有效利用效率,不僅節水、節肥,省工、省時,而且增產、蔬菜品質高,經營成本低,對保護土壤健康和生態環境安全至關重要。
土壤的改善、優質水源的滋養,帶來的不僅是農作物品質的提升,更是整體生態環境的變化。“我們打造生態農場,就是要考慮到生態環保的多個要素,更注重整體性、系統性。”袁立征說。
多元發展
好生態帶來“好錢景”
生態的種植理念,讓立征春雨農業專業合作社成功“出圈”,生態農村的多元價值日益凸顯。許多慕名前來采摘、游玩的游客表示,自己基本上每個假期都會帶孩子來這里轉一趟,這里的瓜果吃著放心。
除此之外,生態農場還增設了科普農業課堂,邀請中小學生做“小農人”,學“育苗”,學“采摘”,體悟農耕文化,生態農場功能的拓展,讓越來越多的人親近農業、愛上農業。
生態農場的發展,也帶動起本地村民就業,為當地村民提供了10余個就業崗位,成功帶出一批技能點滿分的種地能手,農村工作人員常亮說:“跟著老袁干了好幾年了,我的收入比以前高多了。”
袁立征介紹,未來他將利用生態農場的創建機遇和支持,將生態農場進一步規模化,擴大有機認證的農產品品種范圍,讓消費者吃到更高品質的農產品,實現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生態的目標,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