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北京市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八場——“以釘釘子精神深入實施城市總體規劃”專場上,北京市住房城鄉建設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馬綮鴻表示,目前,北京的城市發展由大規模增量建設轉變為存量提質增效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深入實施城市更新,是落實總規的重要路徑。
北京城市發展由大規模增量建設轉為存量提質增效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提出了“減量雙控”的要求,確立了“控增量、促減量、優存量”的更新思路,推動城市存量資源有機更新。
馬綮鴻表示,目前,北京的城市發展由大規模增量建設轉變為存量提質增效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深入實施城市更新,是落實總規的重要路徑。按照總規要求,重點通過核心區平房院落騰退修繕、南中軸區域更新、低效產業園區騰籠換鳥等方式,以更優越的空間、更優良的環境、更優質的服務,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通過老舊樓宇提質增效、老舊廠房更新改造等方式,為“五子”聯動提供高品質的空間載體,煥發城市空間新活力,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通過全面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消除危樓安全隱患,更新養老、醫療、托幼等公共服務設施,改善居住條件,補齊設施短板,提升人居環境品質。
5個市場主體需求迫切的文件正在擬定
馬綮鴻表示,《北京市城市更新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于今年3月1日正式施行,為加快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市住建部門抓緊出臺“一批《條例》配套文件”、著力推動“一批擬更新項目”、重點吸引“一批社會投資”、發布表彰“一批最佳更新項目”。
他介紹,北京已編制完成了《條例》實施配套文件清單,明確了各個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并列為《北京市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三年工作方案(2023-2025年)》政策改革創新清單。相關配套文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健全城市更新項目審批機制、加快規劃土地政策實施落地、加大城市更新金融創新力度、健全城市更新協商共治機制。這些文件的出臺,將為優化營商環境、打通實施路徑、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多元參與等方面提供更加細致、可行的政策支撐。
馬綮鴻透露,目前,“城市更新導則,統籌主體確定,城市更新項目庫管理,建筑用途轉換、土地用途兼容具體規則,國有建設用地租賃、先租后讓和使用權作價出資或者入股的具體辦法”等5個市場主體需求迫切的文件正在擬定過程中,爭取盡快出臺。
城市更新項目重點聚焦五個方面
“我們還編制了《2023年城市更新工作要點》,明確城市更新項目目標和年度任務,梳理形成了年度擬實施項目清單905項,示范項目清單154項。”馬綮鴻稱,為加快項目落地實施,進一步健全市區兩級城市更新項目庫,實行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強化示范項目調度,抓好重大項目謀劃。
“我們重點聚焦五個方面內容。聚焦居住品質提升,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危舊樓房改建等居住類項目實施。聚焦打造活力空間,加快推進老舊廠房、低效樓宇‘騰籠換鳥’,加快推動新一輪傳統商圈升級改造,激發社會創造力,營造消費新場景,讓城市成為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空間。聚焦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加大老舊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公共安全設施更新力度,開展城市燃氣和供熱管道老化更新改造三年行動,不斷增強首都城市安全韌性。聚焦提升城市環境品質,推動濱水空間、綠色空間等公共空間更新,不斷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和綠色發展水平。聚焦重點領域和重點地區,健全以街區為單元的更新機制,強化資源統籌,依托軌道站點一體化、重大公共設施建設等,帶動周邊地區城市更新,重點開展朝外大街沿線、大紅門片區、回天地區、中關村西區等成片區綜合性的示范項目,實現更新一片、活化一片、精彩一片。”
今年市政府下達5億元支持城市更新重點項目
馬綮鴻稱,為支持城市更新重點項目實施,政府加大了資金支持力度,今年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下達資金5億元。發布《北京市高精尖產業發展資金實施指南》,對利用老舊廠房發展先進制造業項目進行資金支持。同時,還積極探索社會資本參與城市更新機制,指導各區盡快謀劃一批成規模、投資大、有影響力,對市場吸引力高的片區綜合性城市更新項目,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充分發揮城市更新聯盟各類平臺組織作用,征集城市更新意向項目,獲取城市更新建議,建立起政銀企常態化溝通機制,調動全社會參與積極性。
馬綮鴻提到,2023年“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實踐”評選活動于5月份啟動,經專家初評、網絡投票、專家復評和綜合復議,從百余個符合申報條件的項目中評選出城市更新“最佳實踐”10項,“優秀項目”16項,并在第二屆北京城市更新論壇暨首屆北京城市更新周開幕活動現場,對評選獲獎項目進行了表彰。我們將重點總結此次評選的最佳實踐和優秀項目經驗做法,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路徑指引,共同打造城市更新北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