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遼寧省沈陽市文體西路南側的云享公園,銀杏、紅豆杉等觀賞林木交錯掩映,石板小徑曲折通幽,園中空地還見縫插針地擺上了吧臺、座椅等“會客家具”,方便市民坐下來聊天賞景。“原來這里是塊閑置多年的荒地,現在建成了環境優美、健身設施齊全的口袋公園,成了我們周邊群眾茶余飯后休閑健身的好去處。”家住附近的市民張女士說。
小小口袋公園,盡顯城市方寸之美。2021年以來,遼寧省已建設口袋公園4100個,城市綠量逐步增加,綠色空間持續拓展,城市生態和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我們把推進口袋公園建設作為持續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舉措,各地在實踐中采取‘因地制宜、見縫插綠、以人為本、移步易景’的設計理念,巧妙利用城市中的邊角空間,既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也為群眾提供了更多方便可達的活動場地。”遼寧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魏舉峰介紹。
為將民生工程真正辦到群眾心坎上,遼寧緊盯口袋公園面積小、選址靈活等特點,有效利用空間,科學規劃建設。“在完善功能方面,對原有設施不完善、功能欠缺的小游園實施改造提升,將原來功能單一、設施陳舊的公共綠地、邊角地、零碎綠地等進行整合,賦予其鄰里交流、街頭休閑等功能;在荒地復綠方面,利用拆違騰退的部分場地和裸露土地,新建設施和功能完善的口袋公園,提升城市人居環境質量。”魏舉峰介紹,同時,綜合考慮綠地位置、人口密度、周邊環境等因素,合理布局口袋公園。
鞍山市2023年新建口袋公園150個,其中超半數選址貼近居民區或社區中心。“我們把口袋公園建設跟老舊小區改造、老城區功能疏解結合起來,著力彌補城市大型綜合性公園的不足,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原則,努力實現居民‘推窗見綠、抬足進綠’。”鞍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說。
在口袋公園建設過程中,遼寧堅持時代特色與文化內涵并存,實現功能實用化、特點鮮明化,既滿足市民休閑娛樂需求,也豐富市民精神生活。
走進大連市甘井子區椒金山街道時光記憶口袋公園,一股工業風撲面而來。“這附近是原大連鋼鐵、大連化工職工居住區,雖然兩廠早已搬遷,但仍有大量老職工在這里生活。”甘井子區城管執法局市政綜合科工作人員王青竹介紹,“我們深入挖掘原駐地企業的歷史文脈,融入具有老工業特色的景觀設計元素,通過多種形式展示老工業基地的新面貌。”
要讓口袋公園真正發揮功效,實現從“增綠”到“常綠”,還需提升精細化管理服務水平。“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建設、管養機制,通過市區聯動、政企合作等形式,積極探索‘認建認養’新模式,形成口袋公園共建、共管、共享的長效管理機制。”大連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